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11-15 19:43:18  浏览次数:483次  栏目: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http://www.dbk123.com

2、通过摸球游戏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本单元共安排3课时和1个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P78~P79),用不同的方式教材呈现了一个月天气变化的图像信息,提出了小组合作统计天气的要求。在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的基础上,把数据填写到统计表中,并交流从表中得到的信息,最后用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这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活动过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然后小组合作统计这个月的天气情况,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统计方法的指导,可让学生讨论一下,统计数据是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交流各组统计方法和结果时,重点交流学生不同的统计方法,教材上呈现的统计方法,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学生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如果学生有其他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把整理的填在统计表中之后,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从表中的数据中知道了什么?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这既是统计活动的目的,又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用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数据。

第二课时(P80~P81),了解用“正”字记录的方法。教材设计了学生最喜爱看的儿童电视节目的调查。在这个实践调查活动中,学生既是调查的对象,又是调查活动组织者。教材呈现了4个儿童比较熟悉的儿童节目,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看电视知道的有趣内容介绍给大家,然后通过“你认为我们班最喜欢看哪个电视节目的人最多”的讨论,产生不同意见,引出调查活动,初步感受调查活动的必要性。可采取每人把自己最喜欢可电视节目写在一张小纸条上,集中后,一人读,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整理。在交流各种统计方法时,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体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比较简单明了。最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调查的问题。是学生体会统计的重要性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在“做一做”中,通过对学生看电视的统计,帮助视力有问题的学生找到视力下降的原因,从而增强学生保护视力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用眼的习惯。

第三课时(P82~P84),认识复式统计表。教材设计了观察年历和整理全班同学的生日的内容。首先,呈现了20xx年的年历。让学生说一说从上面的年历中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几个重点节假日进行交流,还见过什么样的日历以及日历的用处等。上述活动的目的是,丰富学生关于年历、生日、星期等一些生活经验,同时,为下面的统计活动打基础。然后,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以及分男、女生分别统计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活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自己和家长的生日,引导他们关心家人,敬爱父母。然后大家讨论,决定用什么方式统计全班每个同学的生日,并进行统计活动,把数据整理到单式统计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情况。在交流的基础上,提出“每个月过生日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名”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并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在“练一练”中安排了分段记录整理数据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引导。

单元最后(P85)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摸球游戏,渗透可能性知识。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给出两个箱子, 1号箱里10个球全部都是红球,2号箱里有5个红球和5个黑球,先猜后摸,从每个箱子中摸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在思考和摸球活动中体验从1号箱中摸出的一定是红球,而从2号箱中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黑球。活动二,从2号箱子中,每人摸一次,同样先猜后摸。摸完后放回去,别人再摸。并且让学生记录全班同学从2号箱里摸球的结果,这既是对本单元统计方法的应用,也是对可能性内容的渗透。活动二摸球的结果正常的话,还可以渗透等可能性的知识。

第八单元  时、分、秒

时间与日常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等都离不开时间安排。所以,对时间的认识和体验。既是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更是一个人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是生活经验和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

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等知识和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时、分、秒,知道他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等。

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过程。认识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会计算事情经过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安排了4课时和两个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P86~P89),认识时和分。首先用天安门升国旗的情景,使学生了解“时刻”的含义,同时,了解天安门的国旗每天都“与日同升”,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接着设计了“看图说话”的内容,共六幅图。图中的事情没有按时间顺序排列,每幅图中钟表时刻基本上是已有经验和知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任意选择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重点了解学生对事情发生时间的描述是否正确。然后鼓励学生把上面这六件事情串起来,讲成故事。然后,安排了认识钟表和体验1小时、1分钟的内容,通过观察教材上的钟面,或实物钟,使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有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等内容后,告诉学生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接着让学生体验1小时有多长。除了书中提示的内容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说出“午睡大约是1小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时间是半小时”,等等,让学生初步体验到1小时到底有多长。“试一试”,要让学生实际做一做,亲身体验1分钟到底有多长。使学生认识到1分钟的时间虽短,但能做很多事情,从而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身边的数学”介绍睡眠与健康的指示,让学生了解睡眠时间、身体发育的重要性。借此机会可调查本班学生能否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娱乐、休息进行指导。第89页的“实践活动”可留作课下完成或单独安排1课时。

第二课时(P90~P91),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活动一,安排了拨钟表的演示,通过看时针走1小时分针的变化和拨分针1圈看时针的变化,使学生认识1时=60分。教学时,教师可用一个较大的真表,实际拨一拨(可反复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60个小格);分针走1圈(60个小格),时针正好走1大格。从而得出1时=60分。活动二,认识钟表上几时几分。教材呈现了三幅钟面土,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正确读出教材提供的钟面上的时刻,再用钟面做教具拨出其他一些时刻让学生认读,达到人人都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的目的。

第三课时(P92~P94),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遇到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人们学会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然而,由于时间单位的进率较复杂,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比较少,为此教材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在熟悉的事情中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根据图中的情境讲故事,重点说出聪聪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接着提出“聪聪在公园玩了多长时间”等问题,请学生自己试着解答。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除教材上的方法外,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最后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第四课时(P95~P96),认识秒。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教材通过动物赛跑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认识秒。选择这一素材的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赛跑的成绩都是用秒来计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并猜一猜谁可能得第一,等等。还可以说一说是否了解自己跑百米用多长时间,刘翔110米跨栏用了多长时间等,使学生知道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生活中,常用秒为单位来记录比1分钟还短的时间。活动二,了解分和秒之间的关系,通过听、数钟表秒针的“嘀嗒”声,感受1秒的时间,知道1分=60秒。然后,让学生边听边数,观察分针走1小格(1分),秒针正好走1圈(60秒),从而得出1分=60秒。最后通过“做一做”中的“深呼吸一次用多少秒”和“从1数到100需要多少秒”,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是多长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