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11-15 19:43:18  浏览次数:483次  栏目: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http://www.dbk123.com

第三课时(P20~P2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估算。教材呈现了小明送给同学邮票的情境图,提供了两条信息:小明有80张邮票,送给红红28张。问题是:小明还有多少张邮票?设计的思路和学习的方式都与加法估算一致。不再重复。

第四课时(P22~P23),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教材设计了“猜”买物品学习(游戏)活动,呈现了八种商品的价钱,通过聪聪有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猜一猜,聪聪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引出猜的活动。然后再由学生出题,大家猜。这样的活动,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由于商品价格信息非常丰富,猜的答案是不唯一的。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每个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P24~P25),学习三个数的连加。教材选则了小朋友喜欢拍皮球的事情,用表格形式呈现了小红和小玲进行排球比赛时每人拍三次的成绩和空着的一栏“合计”。本节课主要活动教材选择的思考是:拍皮球的事情学生熟悉,便于理解表格中的信息,学生拍皮球的成绩要在几十下范围,数字比较可信,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获得数据,进行计算练习。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采取学生实际比赛经历来学习呢?这主要是考虑到学习连加时,多种计算方式对数据要求的特殊性。比如,27和33加起来是整十数等。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看懂表格,特别是“合计”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每人拍球的总数大约是多少,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教材列举了三种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其中,连加竖式的写法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给予指导。练一练第1题,利用我国近几届参加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数据提问题,进行计算,同时借2008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召开的事,培养根据数学分析,判断事物的态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没把这个素材作为主体活动内容的原因,主要是这些真实数据对多种计算方式来讲,不很典型。

第二课时(P26~P27),学习连减。教材设计了“购物计划”这一儿童生活中熟悉的、有趣的模拟购物活动。呈现了5种商品的价钱,“假如你有100元钱,在下列商品中任选两件”的要求。这个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选择信息、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选择可能有10种方式(搭配组合),就是说可以列出10道连减竖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提出自己的选择,采取一人提,大家算的方式。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对于聪聪的算法,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不要求列综合算式。

第三课时(P28~P29),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教科书设计了小松鼠一家摘果子、吃果子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考虑所选情境和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明白发生的事情和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交流算法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两种方法。

P30~P3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复习。内容安排分两个部分。首先,设计了六道复习题和一个身边的数学。这些题蕴涵了本单元的全部内容。其中,第4、5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这部分练习可师生共同完成,了解学生本单元知识学习情况。 “身边的数学”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请,但计算时,学生往往丢掉“自己”。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明白题意。必要时,可实际做一做。第32页“练一练”中三道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自主小天地”先自己编题,再交流发现的规律

实践活动(P33),套圈游戏。教材通过“套圈游戏”这一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活动前,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出游戏规则,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小组中每次每人套中的分数记录在统计表中,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不作统一要求。

第三单元  方向与位置

方向与位置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在《大纲》教材中,只在“比例尺”学习时,有一点认识地图上方向的内容)。

本单元在一年级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三种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认识真实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地图上的四个方向。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认识地图上的方向,能用语言描述某个城市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3、在辨认物体的方向与位置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了解多种辨认方向的办法

4、感受方向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共编排2课时

第一课时(P34~P36),认识东、南、西、北。教材安排了两个辨认方向的活动。活动一,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方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知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哪边是东”的表象。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说出“太阳从西边落下”、“中午太阳在南边”等,从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好让学生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通过在操场上进行“找方向”和“判断方向”等活动,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活动二,在教室里辨认东、西、南、北。这一活动是把真实生活的四个方向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的过程。教学时,可先由教师说出自己面朝什么方向,让学生试着说出其余三个方向,进而讨论学生面朝什么方向,教室门口向什么方向,还可以指出教室中的一些物体在什么方向。“说一说”你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各是谁?可以以每个学生为标准,指出自己的四个方向各是谁或有什么物体。这样将东西南北和前后左右密切结合起来,有益于学生辨认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有助于建立空间观念。最后通过“身边的数学”栏目,随着“你家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和“如果你外出迷了路,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辨认方向和位置的能力,感受方向与位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如果你外出迷了路,怎么办?”是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凭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来解决。除书中提示外,还有“北斗星在北方”、“河水大多数由西向东流”、“居民住房大多数坐北朝南”、“秋季大雁往南飞”等,提升学生适应生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第二课时(P37~P38),认识图上的方向。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活动一,首先通过“知识窗”介绍“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基础常识,然后以河北省地图为例,让学生在地图上辨认“石家庄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你的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和“在河北省境内石家庄的南面有哪几个城市”等,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地图的方法,会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活动二,设计“小区一角”平面信息图,同时,图中还标出了有关的距离。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书中插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在学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向他人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除书中提示问题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从学校到邮局向北走60米就到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除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纲》和《课标》对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视。《课标》关于表内乘除法内容标准的具体阐述是: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乘除)运算的意义。并特别强调两点:第一,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成3×5,也可以写成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第二,关于除法,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中分法等名称。

(2)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评价指标中,要求第一学段达到每分钟8 ~ 10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