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11-15 19:43:18  浏览次数:483次  栏目: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http://www.dbk123.com

本套教材表内乘除法分三个单元安排在两册教材中。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认识乘法和2~ 6乘法口诀。

            第六单元表内除法(一)——认识除法和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下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7~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决求商。

表内乘法(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乘法、2~6的乘法口诀两个知识模块。

单元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掌握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思考,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在教师的鼓励下,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共安排了8课时。

认识乘法,教材共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P39~P41),乘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是,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和乘法算式的读法。教材选择了学生十分熟悉的游乐场活动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由于情境图中的事物比较特殊,每节小火车都座4人,每辆碰碰车2人,所以学生列出的算式也都有特点。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发现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教学把4 + 4 + 4 + 4 + 4 = 20改写成乘法算式4×5 = 20或5×4 = 20,并说明“×”叫做乘号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接着,鼓励学生把其他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深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的认识,第41页,教材设计了摆、数花片和“一共用了几个花片”的问题,通过摆、算及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意义尝试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

第二课时(P42~P43),进一步认识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乘法算式和连加算式的联系,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的习惯,本套教材把乘法算式中两个数叫乘数,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结合学习2、3、5倍数的特征,认识因数名称)。教材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小鹿图和“一共有多少只梅花鹿”的问题。同时,提出“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的要求。活动中,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加法算式也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对于“一共有多少只梅花鹿”这一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加法算式显然不同,但用乘法算式表示时都可以写成4×3或3×4,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在最后介绍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6的乘法口诀,教材安排了5课时。第一课时(P44~P45),学习2、3的乘法口诀。教材共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归纳口诀”的过程。活动一,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学习归纳2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摆花片,边摆边讨论,并列出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归纳2的乘法口诀。活动二,则是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归纳3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先进行活动指导,然后师生一起边摆三角形边写算式,共同整理3的乘法口诀。在两个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引导学生观察2、3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数一数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最后说明,1×1 = 1的口诀是“一一得一”。

第二课时(P46~P47),学习4的乘法口诀。教材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帮助学生学习、归纳4的乘法口诀。由于有了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可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时,可以师生一起摆小棒,边摆边思考算式归纳口诀。也可以让学生在摆正方形的基础上,一边写算式一边自己试着归纳4的乘法口诀,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口诀的记忆,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通过交流,达到记忆口诀的目的。

第三课时(P48~P49),学习5的乘法口诀。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学习5的乘法口诀,教材不再出现连加算式,也不再一句一句地把口诀全部呈现,而是用“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一句话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五角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五角星,接着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1颗五角星有5个角,列出乘法算式5×1 = 5或1×5 = 5,口诀是“一五得五”;2颗五角星有10个角,列出乘法算式5×2 = 10或2×5 = 10,口诀是“二五一十”;其他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自己边数边把算式和口诀填完整。如果个别学生直接写乘法算式有困难,还可以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大头蛙提出的问题是让学生知道:求上面每一组五角星的角的个数都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第四课时(P50~P51),学习6的乘法口诀。同5的乘法口诀一样,除呈现一幅蜜蜂采蜜和一只蜜蜂有6条腿的情境图外,教材只呈现了一组一组的蜜蜂图及不完全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教学时,师生可以共同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从每只昆虫都有6条腿引出本次课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第五课时(P50~P51),在解决真实生活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通过儿童生活中最熟悉的水饺情境图,帮助学生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可通过兔博士网站的内容——美味水饺,引出问题情境,同时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饮食文化,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教学时,把两盘不同摆放方式的水饺同时出示,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两盘水饺的摆放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估一估两盘水饺大约各有多少个。再算一算每盘各有多少个水饺,算完后进行交流。通过观察、计算、交流,学生会发现由第一种摆放方式列出的加法算式不是相同加数相加,所以不能用乘法计算;第二种摆放方式不但可以数,也可以连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时,也可以采取先出示第一盘饺子图,让学生估一估、算一算;再出示第二盘饺子图。

复习(P54~P55),首先,要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2~6的乘法口诀整理在表中。接着设计了在乘法算式的?中填数的练习,这种形式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第五单元  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是《课标》“应用与图形”领域“图形认识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与《大纲》教材相比,增加了辨认锐角和钝角的要求。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对角的知识学生生活经验不多,所以在内容设计上,没有采取由实物认识角的方式,而是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通过折一折、找一找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在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的活动中,初步形成角的表象。

3、体验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一课时(P56~P58)认识角。教材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使学生知道: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在交流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角。活动二,做活动角、画角。分三个环节:第一,“用两条硬纸板和1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的角,”使学生直观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第二,用活动角,边操作边画出一个角,进而认识图形中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知道一个角有2条边和一个顶点。第三,转动活动角的一个边,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角,根据活动角的变化,师生共同画出大小不同的几个角,然后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随后让学生讨论刚才画出的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由于上述几个叫都是用同一个活动角做出的,角的变的长短没有变化是学生直观感觉的,所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等这些认识学生容易认同。关于角的大小,这里不讲比较,只是直观感受。活动三,“做一做”安排了折角、画角的内容。第一,让学生用纸折角。折完后,可以让同桌互相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还可以让同桌比一比谁折出的角大。第二,让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可先教师示范一下,再让学生画。最后,通过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角?”的讨论、交流,把所学的角的认识及时与生活中物品上的角联系起来,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