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面积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材P31――34,主题图.例1.例2及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经历认识面积.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学具:钉子板、橡皮筋.完整的树叶。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探索新知:
1、认识面积
一 、认识周围物体的表面。
(1)、出示几样物体,认学生观察物体的表面(全班交流)。
(2)、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
抽生回答,全班交流。
生:我摸了摸,发现它们的面很光滑.表面很平。有些能全部摸完,有些面摸不完。有的面我能摸到边沿,有的不能摸到边沿。
(3)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摸一摸.看一看,都能发现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它的这个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例如: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4)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教室这些物体的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⑴、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是我们以前认识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你能用颜色涂出它们的大小吗?涂颜色的部分也就是它们的什么?(面积)
⑵、小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的大小。
(1)、讨论比较方法。
我们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吗?抽生回答。
(2)、进行类比,感觉比较方法。
看书P35图A和图B,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
以学生的发言,引发思考:当测量单位不统一时,我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要想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必须统一标准来进行比较。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找一找教室的面积。
四、课堂作业:
1、围图形.画图形,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① P34课堂活动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也你喜欢的图形,每围一个图形,要数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② 课堂活动第2题。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
要求:
1、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互相帮助。
2、独立完成,抽生反馈,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面积)哪什么是面积呢?生活中还有哪地方会有面积呢?
认识面积单位(二)
教学内容:教材P35――37,例3及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到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2、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建立cm2.dm2.m2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能更好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1m2的正方形。
学具:直尺、铅笔.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什么内容吗?哪什么是面积呢?复习面积的定义,抽生回答面积的含义。
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1cm2
(1)、做一做。
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学生完成以后,这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成1cm2。
(2)、量一量
估计一下,文具盒的上表面大约有多少cm2?并量一量文具盒的上表面的面积是多少cm2?可以边量边作记录。
2、感知1dm2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这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成1dm2。
估计一下,课桌的面积是多少dm2?并量一量,课桌实际的面积有多少dm2?
3、感知1m2
(1)做一做。
在黑板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看一看,这个正方形有多大。这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成1m2。
(2)估计一下,教室的地面大约有多少m2?
4、说一说身边的物体表面大小。
5、小结:我们刚才认识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如果要测量和计算更大的面积时,我还可能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例如:公顷.平方千米等等。
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
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图中的一格表示1平方厘米)
2、课堂活动第2题。
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王欢已经摆出了下面4个,你还能摆出哪些?
3、课堂活动 第4题。
说一说生活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1、抽生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2、小组合作,动作操作。
3、在老师画出图形的基础上感受1平方米.
4.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面积单位方面的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面积单位的认识(三)
教学内容:教材P37―38,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积极主动地参与面积单位的感受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具:钉子板
学具:钉子板、1平方厘米的方格子。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一、复习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 那么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
3、引入新课
那么你们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38页 第3题。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做之前先复习所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练习六第38页 第4题。
拼一拼,填一填(1格是1平方厘米)面积可能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纸拼一拼,周长可以动手量一量。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不用拼和量就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3、练习六第38页 第5题。
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1) 面积是10平方厘米。
(2) 周长是16平方厘米。
提倡多种方法,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4、练习六第38页 第6题。
估一估,量一量。量的过程中注意准确性。
5.练习六第38页第7题。
王大爷卖豆腐干。如果正方形的那块卖1元,那么,其他各块大约要卖多少钱?
观察其他的各块豆腐的大小与正方形的那块有什么联系?
例如:三角形的哪块正好是正方形哪块的一半,那么它就能卖1元的一半,5角。
1、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后完成。汇报结果。
3、独立完成,抽生汇报,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几块豆腐大小之间的联系。
6.练习六第38页第8题。
小调查:
了解你自己所住房间的面积大小约是多少。
根据学生课前调查的情况,小组展开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各组的信息。
7.思考题
看一看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哪些相等?
图2和图4以及图5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它们的面积相等。
先独立观察.思考,再互相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8.你知道吗?
我国陆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是300万平方千米。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