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案例分析有分寸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
有分寸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

有分寸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

11-15 19:43:59  浏览次数:152次  栏目: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标签:小学语文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有分寸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http://www.dbk123.com

  教学时,我们总盼望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面对所谓的生成性问题,我们不少教师为了获得那份精彩,采取了相应的策略,课堂也精彩了。但是否都取得理想的效果呢?
  
  一、“顺学”与“导学”
  
  [案例描述]
  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时,教师突然被学生发难:“老师,为什么‘蛋’字下面有一个‘虫’字呢?”这可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她本想躲开这个话题,但转念一想,字词教学不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吗?让学生说说汉字正好,千万不能抹杀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于是,教师顺水推舟:“是呀,同学们,这也是老师在想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哪个聪明的孩子帮帮我?”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说:“鸡生的蛋其实就是卵,卵是虫子变来的,所以‘蛋’字下面有一个‘虫’字。”一年级的孩子有如此见解,真让教师惊讶不已。还没等教师评价。另一个孩子又站起来望着老师说:“不,我认为是这样的,鸡是由蛋孵出来的。”然后他又转身对大家说:“你们没有看见过鸡经常在自己身上啄虫子吃吗?所以‘蛋’字下面有一个‘虫’字。”孩子们有如此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后就势又抛出几个本课要学的生字。鼓励学生像刚才那样发现生字的特点。果然,本课的生字,学生学得特别好。
  [一点通]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课堂生成性问题“顺水推舟”,由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去自主识字。显然。这种顺学而教的思想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顺水推舟”的策略就是好的。这个案例中,给我们更深刻的启示还在于。教师不仅仅是“顺水推舟”,在“顺学”中更可贵的是巧妙地“导学”。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时比较注意“顺学”,这无疑是可取的教学思维方向。不过,仅仅只有顺学生,教学就难免让学生的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牵着鼻子走,课堂看起来生成了某些“精彩”,但是却成了地地道道的“走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水上漂”,教学行为无序。教学目标迷失.这样生成的精彩其实鲜有高质量的“精彩”。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生成性处理科学吗?因此,对于课堂生成性问题,我们赞成“顺学”,但是不能简单都给予掌声,身处灵动课堂环境的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情势,由“顺学”巧妙地“导学”,将课堂生成的问题巧妙与教学目标结合,有机实现“顺学”与“导学”的结合,这样的处理思路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本片段的教学,教师巧借学生课堂生成的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学新的生字,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这里看出,有经验的教师在处理现场生成的问题时。不是一味地“顺学”,而是在顺学时注意引导,将教学目标的达成与现场生成的问题有机地结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顺学”是必要的,是重要的,但是仅有“顺学”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将“顺学”与“导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生成的精彩才更有质量。这就是本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
  
  二、“激励”与“点化”
  
  [案例]
  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我认为课文中的‘吃水’一词用得不恰当。明明应该是‘喝水’嘛,怎么会成‘吃水’了呢?”
   师:敢挑课本的刺儿,不简单!相信你们一定会有聪明的回答。
  生1:课文不是说沙洲坝那里缺水么?“喝水”显得太浪费了,用“吃水”表示很节约。(说完还分别做了吃和喝的不同动作,以佐证自己的说法)
  师:你能结合课文发表见解,好!
  生2:我认为,那里的人一般情况下不喝水。都是把水用来做好饭菜后再吃,所以为“吃水”。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另外的信息。小朋友,请注意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和插图。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3:课文写的是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块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所以。我认为“吃水不忘挖井人”并非课本弄错了,而是乡亲们立碑时就是这样刻的,这样写是尊重事实。
  师:说得对!希望以后同学们多思考,多提问,多读书。这对你们学习语文大有帮助。
  [一点通]
  这则案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一般表达习惯中,“喝水”不能说成是“吃水”,而课文写的就是“吃水”.这错了吗?想必教师之前没有想到,所以教师非常真诚地表扬学生,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于是学生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作了猜测与推想。但是这些猜测与推想却并不都恰当。试想,如果教师因为要尊重学生。或者要盲目地“顺学”,于是放任学生漫无边际地探究的话,教学的可能情况无非是到下课时间也没有圆满的结论。
  面对此种情况,面对现场生成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是必要的。但是仅仅鼓励是不够的,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常常需要教师的点化。教师要恰当捕捉时机,巧妙引导,化解学生的谜团。这个案例中,当学生言不尽意时,教师适时点化学生“留心文中句子和插图”,学生豁然发现石

[1] [2] 下一页

,有分寸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

《有分寸地处理课堂生成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