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比例的“项”、“内项”、“外项”。
2、能力目标: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谁能说一说。(比值相等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二、教学新课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
2、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比例
3、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0.6:0.2 和30:20
4.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教师小结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这样的式子才叫比例。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4页看一看。
提问:指名学生说说什么叫做比例的项、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举例说明:如 2.4 :1.6 =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用字母表示:
⑸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⑹引导学生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略)
4、教学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指名学生回答
⑶集体订正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
1、学生尝试练习
2、指名回答并板书:6 :4 =18 :12
四、拓展题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