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人教课标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人教课标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人教课标版)

04-02 13:13:11  浏览次数:246次  栏目: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人教课标版),http://www.dbk123.com

一、图形的变换

⒈轴对称的意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⒉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

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⒊旋转的意义与性质。

旋转就是物体围绕着某一个点或某条轴做圆周运动。

图形旋转后,大小形状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绕哪个点旋转、旋转的方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的度数。

二、因数与倍数

⒈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如果a×b=c(a、b、c均为不等于0的整数),那么a、b就叫做c的因数,c就叫做a、b的倍数。

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⒊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⒋2、5、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个位上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样的数同时是2、5、3的倍数。

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也叫素数)。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⒍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⑴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⑵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⒎自然数分为:奇数、偶数(或分为质数、合数、1)

⒏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⒐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

⑴两个数中,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⑵两个只有公因数1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或=(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2+长×宽×2+宽×高×2

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长×宽+宽×高)×2  即:S(长方体)=2(ah+ab+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即:S(正方体)=6a2

⒌体积的含义、常用的体积单位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和立方厘米(cm3)。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升)=1000立方厘米(毫升)

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即:V(长方体)=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即:V(正方体)=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⒎容积及容积单位。

箱子、油桶、仓库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而计量液体的体积则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⒈单位“1”的含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⒉分数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0)      a÷b=a/b(b≠0)

⒋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以及假分数与整数和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

一个自然数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大于

www.dbk123.com 1)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0除外)与指定分母的积作分子,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则化成整数;不能整除的,则化成带分数,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分子所得的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⒌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⒍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求,也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乘半边)。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⒎ 最简分数、约分、通分的意义。

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或5的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把异分母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⒏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把小数化成分数,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把分数化成小数,则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化,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写出近似值。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计算。

⒋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1] [2]  下一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人教课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