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
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

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

11-15 19:41:56  浏览次数:897次  栏目:小学语文阅读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 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http://www.dbk123.com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的投入,使学生能有丰富的积累,以便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理解鉴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的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优选阅读材料,扩大吸收范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内容应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符合的,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同时,要让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东西,以便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沟通课内外。使学生更生动、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文之后,可以提供一些书目让学生阅读,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学习《揠苗助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等。学习《丑小鸭》这篇文章时,为学生推荐安徒生作品,如《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演木偶戏的人》、《幸运的贝儿》等。另外,可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讲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古诗词朗诵等比赛。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除了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制定阅读数量、书目等学期计划外,还应经常督促、引导和评价,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缤纷世界
  
  “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新课标重点提出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尽量用课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和阅读方式,渲染文化背景。如教学古诗《回乡偶书》时,教师扮成诗人,让学生扮成村童,引导他们对这位陌生的人提问,学生发挥想象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你当年离开家后去了哪?你怎么成为大诗人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一一回答。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信息和阅读的满足感,而且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努力去寻求阅读的机会,同时,我告诉学生,获取知识还有多种途径。从这以后,课后班上看诗集、背古诗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珍惜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教学《落叶》一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让学生扮演这些小动物,使他们富有创造力地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演小虫时。有的趴在地上,一会儿爬行,一会儿歇息,有的东张西望或使劲地扭动着身躯;演小燕子的则快乐地飞舞着……课堂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让我们把刚才体验到的开心、有趣、幸福融入句子里去读,用声音告诉大家内心的快乐和幸福!”这里没有成人化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来体验与理解词句,揣摩文本人物的心情志趣,一步步接近文本。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真挚的、鲜活的和富有生命力的,为以后创造性朗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阅读活动都应该是一个充满思考的过程,也是不断追求目标、引发探索欲望和富有活力的学习过程。如教学《画风》一课时,由“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到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空气清新”该怎样画。因为空气是无色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表现呢?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有的说,画上蓝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这就能说明空气很清新;有的说可以画绿叶和鲜花,只有空气清新才会更加鲜艳;还有的说可以画蝴蝶、蜜蜂,只有空气好,小昆虫才会高兴地飞来飞去……我抓住“空气清新”这一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灵感进发,敏锐地从生活中寻找答案。独到的思想、创新的见解在探究中不断涌现。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

,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

《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