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司马迁、徐霞客、白居易、沈括的游历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学做读书笔记。
课前准备:
1.预习,读准字音,都统语句,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古人和国外青少年游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的教诲,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博览群书之后要亲见亲历。春秋战国的周穆王驾八骏游历;孔子周游列国;他们的智慧在不断游历过程中因思考而得。在《壮哉,少年游》一文中,引用了哪些人的游历故事?(史学家司马迁、地理学家徐霞客、诗人白居易、科学家沈括的游历故事)他们游历后有哪些成就,读课文,重温名家的游历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分段读文,落实字词读音。
2.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一)(1)作者对少年游历的称赞。
(二)(2——5)中国古代四位名人的游历故事。
(三)(6)现代社会,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重视少年游历。
(四)(7)作者呼唤青少年去旅行》
三、深入文本,体情悟理。
1. 自读自悟,边读课文,边作读书笔记。(见5页表格)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话讲文中的故事。
司马迁热爱旅行:“凡是能去的地方,……凭吊遗迹”体会分号的作用,引导想象怎样旅行的。关注什么?
徐霞客游历:“从青年时代起……《徐霞客游记》”体会顿号的用法,理解所到地方之多、足迹之广。
白居易游历诗篇:《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宿紫阁山北村》“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www.dbk123.com 沈括游山解谜惑。4. 交流搜集的古今中外的游历故事。
四、联系生活。
1.谈一谈自己的旅游经历。
2.小结,激发旅行兴趣。
去旅行吧!在奇山秀水中尽情尽兴地玩儿吧!你的心胸会更加开阔,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你的意志会更加坚强,你的理想会更加崇高!壮丽的河山在等待你们,
课后反思:
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教材分析:
“葬礼”一般是指为死者举行的殡葬仪式,它带给人们的是悲伤和沉重,而唐娜老师和学生一起举行的葬礼给人带来的却是欣喜、快乐和振奋,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葬礼!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很大的震动,唐娜老师采取了一种极有创意而又实用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欣然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这种新颖、独特的教育方式背后,折射的是一种育人的大智慧和教育的新理念,这对我们大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本文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记叙了唐娜老师和她的学生一写下“不能做到”的事,埋掉“我不能”,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以实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一位哲学家说过:谁拥有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有信心、有勇气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迎接生活的挑战。唐娜老师举行的这个活动含义深远,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信的种子,对他们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文章题目新颖有趣,因为“葬礼”一般是为人举行的,而这里却是为一种言行、一个观念举行的葬礼,很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怀着好奇心,我们跟随作者开始了这次快乐而有深远意义的阅读旅程。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读2个会认的生字,掌握8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联系课文有关语句,体会顿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用法。
4.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明白自信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怀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阅读期待。
板书课题,读课题。
“葬礼”是什么意思?而这里却是为“我不能”这样一种态度来举行葬礼,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带着我们的疑惑,随作者走进唐娜老师的课堂,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3.分段读文,理清顺序。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七自然段):主要讲了唐娜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出自己的“我不能”。
第二部分(第八至至第十六自然段):唐娜老师与学生一起埋掉自己的“我不能”。
第三部分(第十七至第十九自然段):埋葬了“我不能”之后,大家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4.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默读课文,领悟文章。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笔划出来,并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全文,抓重点句段,深刻领悟文章内涵。
1.文章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认真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谈谈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充分朗诵,与文本深入对话。
(1)“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觉得这里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空气中似乎蕴涵着一种莫名的兴奋”。透过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www.dbk123.com (2)“我满腹疑惑地坐下来继续观察。”结合“和”和唐娜老师两种态度的对比,体会唐娜老师这一新颖而有趣的做法,是一种不着痕迹、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3)“唐娜老师和学生你一锹我一锹地挖起坑来。”理解每个学生都亲自参加挖坑的过程,一起埋葬“我不能”,切身感受到“我不能”已被埋葬,真正解开“我不能”的心结,感到一种彻底的释然和轻松。
(4)唐娜老师的悼词。充分朗读悼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我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设想与“我可以”、“我愿意”、“我立刻就去做”相伴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回到教室,大家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解开了‘我不能’这个心结。”体会他们的心情,此时大家埋葬的是什么?进行讨论。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有关树立自信的名言。
2.阅读有关名人自信方面的小故事。
3.写一写周围人自信、乐观的事例。
五、联系实际,拓展实践。
1.结合自己的“我不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它举行一个“葬礼”。
2.为自己撰写一则座右铭,张贴在教室里。
课后反思:
阅读链接:学会乐观
教材分析:
本次阅读链接是对胶面五篇课文的一个延伸,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采取了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学生学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围绕“学会乐观”这一话题,安排了一个版块的内容:“学会说‘太好了’”、“学会想‘虽然……’”、“学会‘行动起来’”。通过上述内容的安排,让学生在具体的融合中明白:如何客观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避免盲目乐观,要有尊重事实的乐观心态;不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还要坚定信心行动起来,将不利变为有利;积极的心态加上积极的行动,才会有快乐、智慧、有意义的人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