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
六、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预习课文《清贫》。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www.dbk123.com 》。其他作品还有《哈吉·穆拉特》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托尔斯泰在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列夫?托尔斯泰语录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他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的良好的风度和宽容。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哪里没有
www.dbk123.com 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清贫》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侈、颇、苟、俘、袄、裆、瞎。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崇高精神。
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圈划、分析的方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想一想清贫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清贫》,一起来感受一下革命年代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的文章所写的清贫是什么样子的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