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数学与购物——估计费用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 结合试验活动,理解分数加减法应用的必要性。 2. 能运用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1减其它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的计算方法。 | |||||||
教学重点 |
能运用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 |
1减其它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的计算方法。 | |||||||
教具、学具 |
简单的统计表,学生提前准备的发芽试验记录单。 | |||||||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
一、引入 谈话,是否种过都呀? 二、新授研究 教师出示图表,
提问:前3天有多少黄豆发芽?前4天呢?
|
出示小芳做实验的数据
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数据信息
|
学生通过对实验中数据的记录、整理、比较以及对数据提出的数学问题中 | ||||||
提问:每天新增发芽数占黄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 |
2、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填写表格
3、根据所填新增发芽情况统计表,制作折线统计图。 每天新增发芽数统计图
4、说一说图中的发现。
课本p1~4。 |
感受数据的真实性
目的是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 | ||||||
课题 |
购物策略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 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条件加以分析和比较。 2.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 |||||
教学难点 |
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快速的计算 | |||||
教具、学具 |
| |||||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
一、引入 出示情境图 提问: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一说,这三幅图的含义? 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呢? 二、新授 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
1、星期日你们一般都去干什么? 2、我们也为此做了调查,出外游玩约有3/8 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在家中。
1、你知道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
同桌之间交流,列式 1-3/8-1/6或(1-3/8+1/6)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引出 | ||||
三、巩固 |
2、为何用“1”、“1”代表什么?1代表全班学生的数量。 3、说一说如何计算。 ①先全部通分,再计算。 ②先从1中减去一部分,再减去另一部分。 ③先计算两部分和,两从“1”中减去“和”。 4、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 1、试一试 3/6+1/5+5/8……
|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 | ||||
课题 |
包装的学问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长方体叠放后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包装策略。 2.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优化思想。 | |||||
教学重点 |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 |||||
教学难点 |
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快速的计算 | |||||
教具、学具 |
| |||||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
一、 复习概念 提问:分数混合加减的方法什么?
二、 练一练 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计算。
第2题 指导学生作图,帮助分析题意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把分数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数再相加。
提醒学生注意:同分母分数加减可以直接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学生对作图分析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了,所以让学生先作图,再进行解答
|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 ||||
第3题 指导读题了解题意,在让学生填表解决问题。
三、 选做题 第4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有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
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一样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逆向思考 第一次加水1/6,第二次加水1/3,第三次加水1/2,三次加水的总数量 是:所以喝的果汁与水同样多。 |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