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也与其他各册相似,均包括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部分,详见下表:
知识块 |
在教材中的分布 |
课时数 |
数与代数 (35课时) |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
11 |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
9 | |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15 | |
空间与图形 (10课时) |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
4 |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6 | |
统计与概率(3课时) |
第六单元:统计 |
3 |
数学思想方法 |
数学广角――运筹思想 |
4 |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
1亿有多大? |
1 |
你寄过贺卡吗? |
1 |
注:本表中的课时数,均为教参中的课时数。全册新课计54课时,加上总复习5课时,共59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原来安排在现行教材第六册,现在因为整个计算的要求降低,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所以计算内容后移。)
(原来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册,现在把三角形单独放在第八册教学,其余内容提前教学。)
一、教材编排特点
㈠数与代数--简单+探索
数与代数,在小学数学科所占的课时比例最高,从上表可知,本册教材中的新课部份只有54课时,而数与代数就有39课时,占72.2%,这足以说明数与代数在整个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重要的知识并不一定复杂,教学时更不应急于求成。
1.简单
所谓简单,就是大大降低了计算教学的难度。
只要仔细读读本册中的相关知识,就可体会到“内容简单”是该教材的一大特点。大家熟悉的老教材,整数计算要学到乘数三位数乘法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而本套新教材对于计算的要求,仅仅限于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并且另一个因数最大就是三位数,即教材中的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法计算的要求也作了调整,只限制在除数是二位数的除法,即教材中的第五单元。
2.探索
从总体上看,探索应该是新教材教学的主流,也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方式,但在本册的数与代数部份的编排体系来看,显得尤其突出。本文所谓的探索,就是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特别是结论性知识要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来总结。
譬如: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在新教材中是以学生对话、讨论的形式进行编排,也就是说教材中已经找不到现成的概括性语言。而在以往教材中,都是在编排例题的同时,给出计算法则。所有这一些,都给学生留出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在数与代数中,除了“简单”和“探索”外,算用结合、计算与估算混排、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并重,也都是数与代数知识编排的重要特点。还有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编排在一起,这与老教材先学整除的、再学有余数的比较,是完全不同的二种体系,教学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㈡空间与图形--分散+整合
1.采用分散编排形式,调整了知识的编排体系。
本册涉及到的“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些知识虽然在传统教材中也存在,但在编排体系上却有较大的差别。
例如:本册教材,将“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成二个单元,来编排,在“角的度量”部分,具体安排了如下四个小节:
一是直线、射线和角
二是角的量度(量角器的认识和使用)
三是角的分类(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四是画角(用三角板画角,用量角器画角)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部分,具体安排了二方面内容:
一是垂直与平行(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画平行线和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包括等腰梯形)
而在老教材中,则将这两个单元合在一起编排(见第八册第三单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具体内容包括“射线和角,垂线和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三角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梯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共六个小节”。
很明显,本册教材只取了“老教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中的一部分,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编排在四下年级);同时把图形的认识与面积计算,分开编排(面积计算编排在五上: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
在直线和线段这一知识块,教材在编排上也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区别,老教材中有关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在第四册中独立成一个单元(第四单元),共排了二课时,而新教材先将“线段”编在二上“长度单位”认识中,直线编排在本册“角的度量”中,与射线和角的认识一起。
2.融数学知识、技能、方法与一体,使三者得到有机的“整合”
首先,从数学知识、操作技能、数学方法三个角度来解读,教材在要求学生在探索直线、射线、角、垂直、平行概念,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同时,安排了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重视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如:画线、画角、量角、画角等。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数学规律;通过比较等数学思想,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掌握画角的方法,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其次,从相关知识的编排系统来看,同样也可说明整合的特点。如把老教材中连为一体的直线和线段,分散到二上的长度单位和四上的角的度量中,既可使长度有限、可以度量这一线段特点,得到充分感知;又可使直线不可量、且没有端点这一特点,与射线取得有机联系。这样做既使相关知识得到整合,同时也节省了一些教学时间。
此外,在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教材中早已删去的“内角和”,在本套教材中又列为必学内容,但本册没有直接编排。因为三角形的认识编排在四下教材(特征、分类、内角和、拼组)中,本册参透了四边形的内角和。
㈢统计与概率--深化+系列
大家知道,新教材大大加强了“统计与概率”知识。在老教材里,统计知识是从第八册开始学习的,内容包括“单式统计表和求平均数”,然后到第十二册再学习“统计图表”,内容包括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而新教材对于统计知识,作了进一步的深化,且形成了系列。
1.深化
“深化”具体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本册将“复式条形统计图”,包括省略式统计图、纵式条形统计图,都编入教材,这是老教材所没有的。二是统计知识的教学比老教材提前了三年,并且知识点也前移了许多,如老教材第八册教学的单式统计表以及第十二教学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新教材在一年级就作了编排。在学习统计的同时,还将“概率”引入教材,作为必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教材分析及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