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03-24 20:32:09  浏览次数:301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标签:语文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http://www.dbk123.com
  学生对妈妈教自己做作业的过程写得很笼统,妈妈的讲解,自己的感受都没有进行具体的描写。我们看,小作者首先写道“妈妈的爱是智慧的书”,多有创意的表达呀!他想通过妈妈对自己作业的辅导来表达妈妈的聪明才智和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帮助。可惜的是辅导作业的经过没写具体。事例有了,但没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 
  不知哪位名人所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如何去发现不同,表现不同?看来我要先给我的四年级学生提前拜读《莫泊桑拜师》一文了,也许能有所收益。同时,我想,赏识不同,激励创新我也不仿探索一下,引导学生细微之处表现事物特点,灵动之处张扬习作个性。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的习作画虎像虎,画犬像犬。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习作生活化教学案例谈     好的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反复修改后形成的。这句话我在参加中心校组织的“高效语文教学观摩、反思系列活动”,观看了一节习作评讲课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   我们的学生作文的现状是语句描写枯燥无味,内容表达不够具体,中心不突出等。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生活阅历少。现在的学生是“家庭—学校—家庭”循环往复一条线,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在学校能够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又少得可怜。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的事,要让他去写,怎能写出内容丰富,文词优美的习作来?   二、阅读积累少。目前,我们的学生可供阅读的时间根本得不到保障,只靠每周几天的中午半小时的读书根本是不行的。同时,可供学生阅读的有意义的书籍并不是很多的。通过了解学生手中大多是几本作文选而已,那些有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和经典名著大多数学生是有所闻而从未阅读过或是阅读得太少。积累少,在写作中谈何运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状,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就是:重视习作教学,着眼点应落在精心指导和引导评改两个方面。教师在作前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学生顺利完成写作的重要前提保障。作文源于生活,那么就要让学生走进他们缤纷的生活,倡导习作生活化,结合写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空间,注重阅读积累来丰富他们文化底蕴,做到厚积薄发。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介绍一种美味》习作时,教师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作业来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搜集相关的资料、动手操作等。这时,教师要提出要求,注意从这种小吃(美味)的做法,重点要放在具体介绍其形、色、味等方面。这样,学生亲自去做了,那他在练习写作的时候就有话可说了。习作写好了不能马上誊抄在作文本上,就算完成了习作。还应做好评析修改这样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好的习作是修改出来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因此,我们的老师这时不要怕浪费时间,在抄写之前组织学生对习作品读欣赏,对照习作要求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修改意见。还是以《介绍一种美味》为例,在学生指导修改时,先让学生到台前说一说自己介绍的美味是什么,在写作时候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重点写了这种美味形、色、香哪个方面,再放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在听的时候不光是在欣赏习作中那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听后认真想一想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通过交流,引导评析,此时,教师要适时教育学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分组评析修改,二次完成习作,在学生互动交流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激发了习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这样的习作教学才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习作教学”之我见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多年来,教师们殚精竭虑,然而收效不高,它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瓶颈。昨日的两节习作指导、习作讲评课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作文教学的希望。反思之余写下自己的一点感想:   一、紧扣兴趣,激发写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的“有趣”,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劲去学,积极地去写。前天女儿要写一篇关于烧纸节的作文,回家愁眉苦脸地对我说不知道写什么。我给她讲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如人们为什么要给死去的亲人烧纸;给死去的亲人磕头为什么要磕四个而给活着的人磕头却是三个;传说人死后会到冥界等相关的谚语和民间传说。这些知识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也是有趣的,她听得兴趣盎然,写得兴致勃勃。不但习作的任务完成了,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   二、放飞心情,表达真情实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就要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也只有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习作才会感动人,吸引人。   几天前的一个中午,老公回家对我说了一件趣事:为了写作文他在上课的时候,故意问学生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有的学生说他像非洲人,因为他黑;还有的说他是老妖怪,因为他有三个顶……哈哈,听后我和他都大笑起来。无疑学生说的是真实的感受,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没有因为老公是他们的老师而不敢说。我想孩子写出来的习作也一定很吸引人,他们细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习作才是真实、高效的,才是我们追求的。   三、走进生活,寻求写作素材。 著名作家孙犁说:“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 作文教学是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相结合的,让学生走出去多做、多看、多想,指导他们认真观察,用心体味,展开想象,不愁写不出好作文。所以我常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小小素材生活处处有,无论是大扫除、捡树叶,还是打雪仗、堆雪人,拔河比赛,都可以随时拿来写。我们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四、精心讲评,提升写作高效。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习作的指导,而忽略了对习作的讲评。记得我以前上讲评课,只是粗略地说一下上次习作的要求,点名表扬一些同学,叫大家向他们学习,至于他们的习作到底有多好,好在哪里,没作深谈。接着就是叫学生订正错别字。从没像王思明老师讲评的这样细,真正地把讲评课当成了一节课来上。听了王老师的习作讲评课,我才意识到讲评对于学生的习作提高有更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反思、修改的过程,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一环。王老师在课上要求学生对自己写的文章来个“作文沙龙”,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构思,然后再针对自己习作的不足,谈谈需要从哪方面努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明白了怎样来修改自己的习作。好文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在修改作文的时候,学生才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在下一次作文中得到改进。 对作文教学,我想不能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应该让学生在作文中寻找乐趣、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让学生真正做到“我心写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     习作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观《人物特点的描写》习作教学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王思明老师的习作教学录像《人物特点的描写》,感觉与我们平时上的作文课大有不同。我们有时上课,虽然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往往是惨不忍睹,与自己想象中的距离相差太远了。王老师完全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没有牵强的指导,整节课没有一句以往的作文指导性的语言,而完全是在师生的交流、谈话、活动中进行的,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课始导入时,王老师出示了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结果,学生的答案有许多种。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从而引出“特点”一词,学生由此明白写一种动物要写清它的特点才行。接着,王老师设问:“如果写人,要写出什么特点?”(外貌、性格、爱好……)   王老师又引导学生说一说家人及其他人有什么特点。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了爸爸、妈妈、公交车司机、商店里的服务员等人的特点,说得很符合他们的身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有些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王老师这样的导入,看似占用时间不少,其实为下文写好人物的特点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使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王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示了几个片段,分别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几个方面来领会写好人物的方法,并且王老师只是让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来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自己喜欢的内容,站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学生目标明确,又有了导入时的铺垫基础,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知道些什么。   评讲课上,王老师还是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才能让我们记住一个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些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写好人物特点的方法,王老师又采用作文沙龙的方式,来让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表现。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相互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作文是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提高的。我认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引导学生把写作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写想表达的感受,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励优秀学生,带动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和课标的习作要求,用平常心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还要辅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细节,积累写作题材,在写好作文的同时,要把作文修改初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有意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中朗读,讨论分析,共同提高写作能力,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框定格局,这样只能局限孩子的思维,把作文格式化。   如何让孩子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标新立异,写出自己独特体验、感悟的习作,我想这将是我们在以后的习作指导中为之追求的目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习作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