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语文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http://www.dbk123.com
让习作教学走出低谷
——“高效的习作教学”反思
本镇的“实施高效语文教学系列活动(二)”在继“(一)”之后不久又开始了,本次的活动的主题是“高效的习作教学”。活动前,教研员杜校长针对当前我镇习作现状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分析,听了之后深有同感:1、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上指导课,忽视作文评讲课。不说别人,我就是这样,听到这话时脸不由自主地发热。我们整天想提高学生成绩,去钻研教材啊、提高阅读课效率啊、课外辅导啊、要求学生多读书啊……还真忽视了作文讲评的重要性。难道是不懂学生习作的优劣是决定语文成绩的主要因素吗?答案是否定的。2、作文指导课走两个极端:一是详细地指导和周密地安排,二是提出作文要求之后放任自流。的确如此,为了让学生完成习作,第一节写什么,第二节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固定好了,于是学生把习作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结果不用多说,那绝对是千篇一律。放任自流的结果理所当然是一塌糊涂。3、作文修改只注重独立修改而忽视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当学生作文写好后,我们一般都是要求自己修改,或者放在书包里“捂”两天再抄写,把“捂”当成了修改。而让学生大面积的去读别人的习作,相互修改,我们的确做的不多。
如何走出习作教学的低谷呢?两节习作课让我眼前一亮。
一、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变“怕写”为“乐作”。
“今天本节语文课我们来上习作课。请同学把书翻开到习作3”。“啊?!”话刚说完,就听见了孩子们不愿意的声音,有些孩子就像烈日下的茄秧被晒得蔫头耷脑的,一点儿精神也没有了。这是我们经常遇见的一幕。怎么改变呢?本次课上给我们很好的示范:
师:大家来猜个谜语好吗?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屁股后边一条尾,这是什么呢?
生:猪马牛羊驴猫兔……
师:为什么出来这么多的答案呢?
生:没有写出动物的特点。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身边的人,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作文教学的重点的就这样明确了……这样的教学自然、清晰、给人快乐,没有课堂的紧张、写作的压抑感,教师轻松地把学生从其他的环境中引导到习作的这层面上来。不给学生习作的压力和恐惧,让学生知道习作就是运用一些常用方法说说身边的人和事,这样学生才不会对“300字”和“500字”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通过教师的激励,他们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意识,这样“乐写”就会顺理成章。
二、教师应为学生的习作多牺牲点时间。
1、 教师要认真读学生的习作,并要分类筛选。
2、 提供习作交流的平台,增加交流的机会。
3、 习作沙龙应该成为作文讲评课的重中之重。
“高效的习作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反观目前农村小学习作现状令人堪忧,教师厌教,学生厌写,应付习作现象较为普遍。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通过中心校组织的实施高效的习作教学活动,我感触颇深。活动中观看了小学习作教学六步教学事例的教学录象,为我们今后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我充分的认识到习作教学一定要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突破习作教学的难点。
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习作指导和习作欣赏两个教学环节。通常我们的习作指导教师一言堂,指导过“细”,照本宣科,又是选材,又是方法,甚至是句式的指导。学生对于这样的指导显得一片茫然。对于习作的指导,我们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活动中,我们看了《人物特征描写》的教学案例。教者首先出了一个含糊的谜语让学生猜谜底,学生回答的谜底各种各样。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不用教师讲,学生自己就归纳出是由于谜面对于动物的特征写得不详细,才造成谜底各种各样的。接着教师又出了一个写人的谜语让学生猜是谁,这个谜语虽然对人物的特征描写很具体,但学生依然猜不出是谁,学生又归纳出写人必须要和具体的事结合一起才能准确地猜出是哪个人。接着教师问学生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特点写人?教师没有生硬地讲述具体的写作方法,而是出示一段段学生学过的描写人物的课文片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归纳出了写人必须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述怎样去写人,但学生却从案例中体会到怎样去写一个人。教师找准了习作的切入点,学生的习作才能有话可说,习作的难度才能降低,才能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今后的习作教学,我在习作的指导上,我一定做个有心人,找准切入点,降低习作坡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我们目前的习作现状是重视指导,忽视修改,更忽视指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习作。“好习作是改出来的”。由于教师不重视对习作的“修改”和“欣赏”教学环节,学生对习作的目的不明确,享受不到习作的快乐,所以对习作普遍缺乏兴趣。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习作欣赏它不仅教会学生发现美,更教会学生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在过去的语文教学里,“欣赏”只是出现在中学、大学的语文课堂里,似乎只有大学生和中学生才懂得欣赏,而且他们欣赏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名家、名篇,很少有人涉及到对自己或同伴习作欣赏的话题。而我们恰恰认为:美的东西就在身边,审美能力应从小培养。运用多种手段 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习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习作兴趣,增强习作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习作能力。
“知不足,而后进”。今后我一定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努力钻研习作教学,让农村的孩子一样能写出优美的好文章。
画虎不能反类犬
“实施高效语文教学”系列活动(之二)
——“高效习作教学”观摩、反思
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笑颦惹笑谈。一句老话,一个典故。不经意间我在参加了这次“高效习作教学”活动时,莫名地就把这两句联系了起来。现在想起来,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习作教学、学生的习作所存在的普遍的问题。
我们的习作教学的确有着太多的误区:“精细”指导,恨不能包办代替,想把学生的作文都化装成“西施”,却不知束缚了学生的情感,束缚了学生的笔端,更扼杀了学生的再创造;另有“放任自流”,美言曰开放式教学,实不知学生无的放矢,难出成绩。
在和仪征实验小学教学互访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名师丁宏喜的习作示范教学,就在我们教师、学生很多认为“家乡的煎饼”能有什么好写的时候,他送给了学生有关历史的积淀,有关亲情的融合,一下字就把学生 的兴趣调动了起来,真的想写、乐写了,肯定也会写了,而且文章也会厚重许多。
今天,王思明老师的人物习作教学指导,她从猜谜入手,引入学生对身边同学、家中亲人、以及社会中的人等等特点的观察描述,引导着孩子寻找着不同,又给孩子呈现了几篇精彩的例文,例文并没有直白的道出任务的特点,但处处显示出该主人公的个性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确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在事例中巧妙体现。就连一直不太被我们重视的习作评讲也给我们呈现了太多的精彩。习作评讲“初级作文沙龙”,学生自评,给学生构筑了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享受着成功的乐趣,汲取着互助的源泉,更清楚地让学生把握了写人习作的要领——写人作文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事件叙述中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最近,在批改学生这类作文时我发现了许多问题,作文内容笼统、不具体;习作中的人、事、物、景缺乏细致的描写,读来只能简单地认识,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虎还是犬,许多的作文千篇一律,虎犬难辩,无血无肉。
如《妈妈的爱》其中的一段:
妈妈的爱是智慧的书。一天放学,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我坐在椅子上左思右想,就是做不出来。妈妈看见了走过来教我,在妈妈的耐心讲解下,我终于把作业全部完成了。后来我的成绩不断进步。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谢谢您的指导,您真是一本充满无穷无尽智慧的书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习作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