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纳税、利率等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3、情感目标-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 交流汇报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过有关利息的问题,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储蓄的知识,还记得吗?谁能来说一说?学生随便说,当学生说到存款方式的时候,教师可选择性的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教育储蓄 国债
2、对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和我们知道的比较多,那么教育储蓄和国债是怎么回事呢?谁能来说说?(教育储蓄分为一年期、三年期和六年期三种形式,存款形类似于零存整取,每月存入固定金额,而且中间不能断存,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利率按整存争取的存款方式计算利息,六年期的按照零存整取的五年期计算利息,利率相对来说比整存整取的方式要低一些。而且开户要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薄,到期取款也要凭借非义务教育学生身份证名,每份证明只能用一次,是很受限制的。国债是一种国家发行的债券,它也分几种形式,我们一般都是采用认购的形式大多是三年期和五年期两种,其利率分别是5.17%和5.53%,一般情况下国债利率按开户时利率计算,也有可能随之调整,这要看国家政策。)
二、创设情境 设计方案
同学们:你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者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习) 是呀,然而未来的教育花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需要提前为你做准备。这节课就让我们运用储蓄的知识帮父母解决一个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实际问题。
1、首先请大家算一算,如果从小学毕业算起你大约还有多长时间才能上大学呢?如果从今天12月12日开始有多长时间呢?
2、为了你们能顺利的走入大学校园,如果妈妈打算给你存10000元钱,供你上大学的话, 可供选择的存款方式有哪些呢? 怎样选择收益最大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帮妈妈作出合理的存款方式好吗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有哪些存款方式可供选择。
(1)独立思考,猜一猜。(2)合作交流,议一议。(3)再次汇报。可供选择的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每年存一次;每两年存一次;每三年存一次;五年+一年
其它储蓄:一年教育储蓄+五年定期;教育三年+教育三年;三年国债+三年国债;一年教育+五年国债;一年定期+五年国债;六年教育;三年国债+三年定期;三年国债+三年教育
3、这么多可供选择的方式,你想帮妈妈选择哪一种呢?(学生自由回答,并说明理由)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算一算,到底怎样存收益比较大。
4、每组的四名同学要分别选择四种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便于对比。
方案 |
存期 |
到期应得 利息(元) |
到期利息税(5%) |
到期实得利息(元) |
到期应得本息(元) |
到期实得本息(元) |
5、那么,现在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根据是什么?(提醒学生注意教育储蓄和国债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实际应用
今天我们做的这项工作是课本110—— 111页的内容,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用的表格和书上的表格有什么不同?(书上没有让计算到期应得利息和应得本息)知道我问什么让大家计算吗?因为国务院规定自20xx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存款利息所得税,所以现在无论我们讨论的这些形式的存款到期都有可能会按照应得本息支付给我们,当然只是暂时,也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再扣除利息税,也许不久还要缴纳,这些都是国家根据政府经济状况制定的不管是否扣除利息税我们都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存款方式了吧?
四、巩固练习
李叔叔在银行存款50000元,定期三年。如果是你,这50000元你怎么存?到期后能比李叔叔多取回多少元?(注意分缴纳利息税和不缴纳利息税两种情况)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存款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初步了解了合理理财。希望同学们帮助父母设计存款方案,并把你的理由讲给他们听。
板书设计:
合理存款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方案 |
存期 |
到期应得利息(元) |
到期利息税(5%) |
到期实得利息(元) |
到期应得本息(元) |
到期实得本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