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

11-15 19:43:18  浏览次数:355次  栏目:教师资料
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http://www.dbk123.com

学校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相互作用情境中影响个体行为的推动力,主要有目标吸引力,内聚力,群体压力,竞争力,规范的约束力,士气感染力等。

群体内聚力——是指师生员工对所在群体的向心力和群体对师生员工的吸引力所构成的合力。因此,内聚力是学校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群体压力主要有:行为压力;绩效压力;舆论压力。

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师生员工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45同学关系指受教育者在同一学校学习过程中所结成的横向水平的人际关系。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11-13的少年人际关系取决于其外部行为;14-16岁的青年则注重情感的交流;17岁以后的青年更多注重对方的心理品质。男生注重的是目的相同,看重哥们义气,女生重视情感的融合。包括:友好关系、对立关系、孤独关系。

学校中人际关系调适的心理学方法:1、加强交往;2、正确地了解他人、防止人际偏见;3、严以律已,宽以待人;4、诚恳地对待他人;5、优化性格。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气氛的决定因素。

46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二、教师要讲求教学艺术;三、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信任和热爱学生;四、注重师生心态调整;五、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47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松散群体、合作群体到集体的三个阶段。

班集体形成的心理标志:1、价值观念的一致程度;2、心理认同程度;3、正确的舆论;4、学生对自己所属班集体的评价。

48培养优秀班集体的方法:一、为班集体确立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1、直接提出法;2、间接过渡法;二、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三、培养班集体成员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四、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五、培养良好的班风。

50、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教育活动。特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51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策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不公需要教师群体的自我完善和努力,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度的支持。政府主要策略有:1、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推进教师教育改革;3、构建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4、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5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从一名新手成为一名成熟的及至优秀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

5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从教师的角度看,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有:1、理论学习;2、教育教学实践;3、教学反思;4、同行研讨、互助。

教师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成为研究者。

5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本质属性五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是人。1、学生是具有能动性,主体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和人格尊严的个

www.dbk123.com 体;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4、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与****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获得成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具有一定法定权利的人。四、学生是生活中完整的人;五、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是学生区别于其他成员的一个重要特点。1、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2、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55、学生在教育过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中心论——德国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美国杜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承受者,是教育的客体这是由学校的使命,以及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的职责、任务决定的。学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职工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学生的健康
成长服务的就此意义而言,学生在校中是受教育者,是教育工作的对象。

从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职责来看,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促使其智能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优良的身心素质;他必须成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和质量负责,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现代学校教育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理所当然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确认识这是一点是尊重教育规律的表现。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只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决不是从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移植或给予的过程。都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思维和实践,通过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教师不能包办。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帮助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外因,学生自身的需要,动机、主动性、自觉性、责任感等才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因此,教育要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56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57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论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建立,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家庭和社会方面的配合,但是在其中之一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取决于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观努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4、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5、建立合理的教师威信。

58课程——狭义而言,课程是学科,即指某一学科,或者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进程等的总和。广义而言,课程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各门学科、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影响所获得经验的总和。现代课程涵义的发展表现出四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3、从强调课程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要素的整合;4)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9课程的主要形式包括: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等。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的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编写的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是以科学文化固有的逻辑系统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课程。活动课程又被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是指以儿童的兴趣需要为基础,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代表人物是教育家杜威。

60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比较,有四个方面明显的区别:1、目的上,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以获得个体直接经验、强调经验性;而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积累的种族经验。2、编制方法上,活动课程以生活题村为学习单元,以学生活动来组织实施,强调综合性;学科课程则重视学科知识的罗织系统性强调分科性。3、教学方式上,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科课程则强调教师为主导以获得人类种族经验。4、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科课程则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习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