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片段赏析大全,
领学生徜徉于古诗词韵中,http://www.dbk123.com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被选编在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中,写词人退居江西上饶。夜行黄沙岭时所见所感。摊开教材静静品赏,油墨清香偕着稻花的浓郁馨香,迎面扑来。“明月”之夜,幽静怡人,旷野阡陌染上了清辉的底色,盈手可掬。“清风”习习,拂去夜行的疲倦,“扑棱棱”斜枝上乌鹊突然惊起,啼叫声划破夜空,却在诗人的心底撩起波动的悦弦,倾耳可闻。
思考至此,教学的脉络在心底已铺就,眼前不觉预景,以辛弃疾一生的悲壮忧愤情感作底色,展开这首词的教学,品词析句,感悟词韵的优美,想像诗人欢快的心情,感怀辛弃疾爱民忧国的情怀,喜景与哀情遥相互衬,相得益彰。
教学片段一:凭词句走近辛弃疾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得爱国词人,你了解他吗?
生:(略)
师:是呀,当时的宋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20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忍死。
师:痛苦,悲愤呀!
生:非常的难过,可能整日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得确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古诗词有其写作的背景,而作者的身世遭遇对解读词义词情至关重要,课时教师饱满深情的引述,将辛弃疾不同经历时期有代表性的词句点缀其间,创设情境,在课堂里营造出古韵词情的浓郁氛围,从而奠定课堂教学的基调,在学生心中轻轻漾起一种情感的波澜,激起学生再次走进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片段二:借词句丰富词中空白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到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那些景……
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们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鸣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是在为老百姓!
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这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教学中对词句意的理解,淡化了繁琐古汉语知识而回归到具体的语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同时引入相关诗句来丰富、印证夜景背后词人的“喜”,感悟词人不动声色,转借一片欢快的蛙语代为诉说“丰年”的妙处。既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增添词义解读的情趣,又渗透了欣赏古诗词方法的训练。]
教学片段三:托词句升华情感
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些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是否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决乐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杀贼!(CAI出示)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CAI)
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
[对辛弃疾其他诗词的拓展,延伸着课始辛弃疾身世简析的情感脉络,而此时将喜景转为衷情,情感的又一次逆转,震撼着孩子的心灵,在感受古诗词韵的魅力同时,感动着诗人的高贵灵魂。]
课后反思——“其修远兮”的自省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课始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着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饱满而能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但静静反思。也有不少缺憾之处:
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
驾熟就轻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处处有被“牵”着的痕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放。
2.意犹未尽,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
[1] [2] 下一页
,领学生徜徉于古诗词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