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二年级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http://www.dbk123.com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8、狐假虎威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成语故事,讲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
学情分析:初读课文时,可从看图入手,教师一边让学生看图,一边以讲故事的语气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细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真正厉害的是老虎,狐狸那神气活现的吓唬百兽不过是借了老虎的威风罢了。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把”字句。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要学第8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
4、齐读课题。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自由站起来把所画生词读一读。
3、自学生字词
4、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剩余的生字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图。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请你读出狐狸那害怕的样子。指读,齐读。
2、教学第2——5自然段
(1)在这关键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呢?自读第2——5自然段。
(2)你觉得狐狸和老虎怎样呢?从哪些词读出来的呢?
a.狐狸在想什么主意?怎样说才算“扯着嗓子”?有感情地读出狐狸那装腔作势的样子。
b.老虎被蒙住了,从哪儿可以看出?
c.这时狐狸越发胆子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它那装着不怕老虎的样子吗?练读,指读。
(3)这时,老虎开始上当了。
(4)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3、教学第6——8自然段
(1)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
(2)自读第6——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呢?(这时老虎还是半信半疑的,如果狐狸逃跑,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狐狸装作“神气活现”,带老虎去百兽面前走一趟,这样老虎就会信以为真了)
(3)师引读第8自然段,这时森林里百兽看到狐狸这样,都很( ),再往它身后一看,( )
(4)这里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5)老虎看到这,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齐读第6——8自然段。
4、教学第9自然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再来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复述课文。 2、初步认识把字句,并能试着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分角色朗读 2、 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指导复述
1、看看图,想想故事,说一说。2、看看老师的板书来记忆,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 4、指名复述课文。 5、自由组合排练这个课本剧,指名上来表演。
三、认识“把字句”。
1、 读读课后第4题的要求。 2、 自读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比较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3、 小结:像在句子中用“把”的,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把字句。
四、小结。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组词。
瓜____( ) 假____( ) 爪____( ) 昔____( ) 元____( ) 旦____( )
二、将句子补充完整。
1、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的歌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船夫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教案
9、母亲的恩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2/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 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 孟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 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 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 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3、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
上一页 [1] [2]
,二年级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