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吨数↓240÷(÷(总份数↓9--运走的份数↓5)×)×总份数↓9=总吨数
教师:还有用找等量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吗?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你的想法。
在选择用找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学生中选择一名学生来汇报。
先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列的等量关系,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
然后再说出算式和答案。学生汇报完后,在征求其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再在课件中将这中方法展示出来:
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
原有的吨数↓x --运走的吨数↓59x==剩下的吨数↓240
教师:除了上面两种方法以外,还有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教师选择一位用算术方法解决的同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
240÷(1-59)=540(吨)
教师结合算式和线段图重点追问:(1-59)是指什么 ?第二步为什么要用除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要求原有货物的吨数,可以先求出还剩货物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已知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算求出这批货物的吨数。
教师:同学们看,这道题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从以上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把你的体会给同学们说一说。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的体会有:
(1)同一题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解法来解决问题。
(2)这节课学习的解决问题和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基本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比如比较法、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和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用好这些方法,就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2.练习。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分析法和找等量关系等方法解决了例3的问题,下面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1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先让学生将课堂活动第1题和例3比较,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在学生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例3虽然题材不同,但是实际上这两道题都是同一类型的题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这道题,完成以后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分别汇报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
[评析: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突出由简单问题变成较复杂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原有经验能充分作用于新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学中直接运用了前面学生掌握的分析方法,使原有的学习方法直接作用于新的学习过程,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
教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www.dbk123.com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页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三第5~9题。
【教学目标】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一个花园种了茶花35株,是牡丹花的57,牡丹花种了多少株?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小结:解决分数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分率句,找出数量关系,用比、方程、分数的方法进行解决。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运用前面研究的方法继续解决分数问题。
[点评:从复习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入手,着重点放在分析方法上,为后面的学习进行良好的正迁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信息。
教师:这些信息中,哪句最关键?你从分率句中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说能出哪些数量关系?
同桌相互说说得到的信息和数量关系。
全班反馈,教师重点板书等量关系:
观赏植物种类+食用植物比观赏植物多的=食用植物的种类
食用植物的种类-观赏植物种类=食用植物比观赏植物多的
食用植物的种类-食用植物比观赏植物多的=观赏植物种类
教师提问: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能列方程解决这道题吗?
学生列方程解决,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抽学生在视频台展示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x+1150x=610
师生分析:1150x是指什么?x+1150x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后,抽学生说说其他方程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的。
教师:除了用方程,这道题还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还会有用比的方法解:610÷(50+11)×50
用分数的方法解:610÷(1+1150)
对于不同的解法,教师要追问解决问题的思路。
小组讨论:比较几种解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种解法。
全班汇报,教师强调不同解法的优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
2.对比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6题。
教师课件出示第6题,请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思考,抽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比较:为什么两道题信息都差不多,解法却不同呢?
根据交流,让学生明确:虽然都是各以第14届亚运会的金牌和银牌数为单位“1”,但第一个是单位“1”已经知道,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二个是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所以解法不一样。
教师小结: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题中的分率句,弄清单位“1”的量和分率所对应的量。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利用比、方程、算术等方法灵活的解决。
[评析:教学中不再把找对应量、对应分率作为重点,而是紧紧结合教科书编排意图,用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同时教师也注意其他不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数乘除问题的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辨别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5题。
让学生弄清表格中的信息,提问:这几句话中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抽学生回答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两个问题并解决。抽学生展示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全班评价。然后同桌互评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方法。
2.练习二十三第9题。
先让学生弄清都是以2号跑的圈数为单位“1”,然后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订正时,重点分析第(2)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列方程解决,用比的方法解决,用算术方法解决。★教师着重评讲列方程解决的思路。
3.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8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上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