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随笔家常课的“随意之美”
家常课的“随意之美”

家常课的“随意之美”

11-15 19:43:59  浏览次数:952次  栏目:语文教学随笔
标签:语文教学随笔大全, 家常课的“随意之美”,http://www.dbk123.com
语文教学的美有很多,“精致”“严谨” 等备受称赞,而我们的家常课中,“随意”缔造的些许“粗糙”“浅近”“松散”“放纵”,也是教学的需要,并体现出别样的教学之美。
  
  一、“粗糙”之美
  
  看过多位教师执教《槐乡五月》,为了让学生感受“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的情景,教师们多用课件来表现,图片配上音乐,的确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印象颇深的是一位学生朗读时把“坡坡岗岗”读成“披披岗岗”,教师迅即拿起粉笔,三下五除二,在黑板上勾勒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又用粉笔涂上“槐花”,边“涂”边自言自语:“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不喜三月桃花艳,但爱五月遮天槐。坡坡岗岗,坡坡岗岗,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虽然简笔画不很精致,但却像一幅写意画,给学生的视觉另一种惊异,更可贵的是为学生的想象预留了空间。那连绵起伏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是课件上的图片所无法表现的。虽然吟诵诗句与前后教学语言衔接不够自然,甚至有些突兀,但却充满激情。教学把注意力建立在学生学的状态上,这样的“粗糙”何尝不是一种美?率性而又灵动,古拙而又纯粹。
  
  二、“浅近”之美
  
  一位教师执教《长城和运河》——
  师:哪一句话最能说出你心目中的长城?
  生: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曲折蜿蜒。
  师:知道什么叫“蜿蜒”吗?
  (生摇头)
  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把手指放在长城上,从这头运行到另一头。全班同学都这样做一做。
  (生用手指在长城上运行)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蜿蜒”了吗?
  生:长城弯弯曲曲的,这就是蜿蜒。
  ……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蜿蜒”的意思,教师让学生用手指在“长城”上运行,随着长城在崇山峻岭间“曲折盘旋”。 看起来很随意,细细揣摩,却颇有艺术性。仅仅用一个手指的描摹,就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蜿蜒”的意思。这“指尖上的智慧”,可谓“四两拨千斤”。文本中的许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就可以了。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花时间并不多,手段并不复杂,即见成效。浅近不是浅薄,它追求的是一种境界,它需要灵感,需要智慧。
  
  三、“松散”之美
  
  一位教师执教《鹬蚌相争》,有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分组比赛背诵,看谁斗过谁。一组背诵鹬鸟的话:“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另一组背诵河蚌的话:“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规则:一组背完,另一组马上接上,然后第二遍,第三遍。教师提醒学生:鹬蚌相争时声音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学生说声音是越来越小,因为文中写到它们后来筋疲力尽了。
  第一次,学生站起来“斗”,互相拼命地威胁对方;第二次,学生坐下来“斗”,仍毫不示弱,却略显气力不足;第三次,学生趴在桌上“斗”,已是声嘶力竭了。这三次“斗”的过程,一遍又一遍,看起来似乎有点冗长、拖沓,但从教学现场看,学生显得热情积极,乐此不疲。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两位主人公的对话演绎得淋漓尽致,它们的形象也渐渐丰满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并收获良多,犹如“散步”,从容闲适,不仅在乎沿途的风景,还在乎看风景的心情。学生在这样的言说活动中,感受到言语表现的乐趣,体悟到言语行为的奥妙,真正践行了“不为教而教,不为学而学”。
  
  四、“放纵”之美
  
  一位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
  师: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师生齐读)
  师:古人诵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教师引读。学生模仿古人做摇头状)
  师:古人读诗时还会手舞足蹈,像这样有节奏的手舞足蹈,这叫踏歌……你们的小脚丫准备好了吗?一齐来!
  (师生齐读,边读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师: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
  (教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
  ……
  教者且行且吟,以自己的激情渲染气氛、诱发情感,又辅以手势、动作,引领学生在丰富的肢体语言中大声地吟咏,或高或低,或急或徐,大开大合。情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吟咏之间,渗透了“词”的知识;吟咏之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领悟。教师沉入文本,融入自己的体验,并出神入化地将自身体悟到的情感通过“手舞足蹈”传递给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对接。当师生一同边拍手边踏地而歌时,那份“肆意”与“纵情”之美,强烈地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这种刺激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更加鲜活、具体、深刻的印象。课堂需要理性冷静,也需要“手舞足蹈”。
  帕克·帕尔默说过,在真正的共同体中,学习过程看起来并不太像通用汽车的生产线,更像一个市民大会,不太像一个官僚机构,更像一个热闹的市集。建设生态课堂,需要“随意”一些,需要“随意”缔造的别样之美。
,家常课的“随意之美”

《家常课的“随意之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