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揣摩第(7)段中的语句:“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从中找出两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动词,并说说好在哪里。(4分)
4.古人认为:禽有禽语,兽有兽言。本文第(9)段描写“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想像一下,这只鹰此时究竟想说些什么?(4分)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从文中抄录出描写“年轻的鹰”的目光的语句,然后试着分析“年轻的鹰”的目光为什么竟是这样的。(5分)
6.下面是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作《鹰》,假设要把这首短诗引用到《祈求》一文中去,你准备放在文章的哪一个位置上?说说你的理由。(5分)
鹰
扭曲的鹰爪扣紧山岩,
头接孤峰上的太阳,
身披如洗的蓝天。
脚下苍海绽微澜,
傲立峰头闲看,
划然落,却似雷霆下九天。
7.[加分题,考生可做可不做,2分]
答完了第20题至第28题之后,对于《多想一步》和《祈求》这两篇文章,你是否还有什么个性化的、有新意的阅读感受想说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试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再谈一谈。
(要求:①采用自拟问答题的形式。②考生可选其中的一篇来谈论。或欣赏、或质疑,角度不拘。具体可从选材、情感、语言、结构、写法……任选一点谈谈。)
答案
1. 结合语境,按要求填空:(8分) (1)难道鹰不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吗?(2分) 关键在于句式合乎要求,且不改变原意。 (2)A恶狠狠地、劈头盖脸地…… B愤怒地、气愤地……(4分) 半开放题。答题关键在于符合语境。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每处2分,有错字扣1分。 (3)[凶猛、高傲、敏锐、矫健……]雄鹰[击长空、冲碧霄、飞(展、翔)蓝天……](2分) 半开放题。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所填词语能体现鹰的特点1分,符合对偶的要求1分。
2.半开放题。 例如:不赞成。因为本文不止于写鹰的不幸遭遇,更重要的是借鹰的遭遇来唤起人们保护和关爱动物的意识。(或呼吁善良的人们应“给鹰一颗翱翔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所以用“祈求”作为题目,更能切合文章的主旨。答题关键在于把握主旨,比较两个题目,答题能言之有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 主旨的理解2分,两个题目侧重点的比较分析2分。
3.开放题。 例如:“昂”形象地写出了鹰面对突来的袭击的凛然之气。“掠”形象地写出鹰出击的动作极为迅猛。“闪”写出雄鹰反应非常敏锐。“弯曲”形象地写出鹰准备出击时的姿态。 选的必须是动词,分析要突出这只老鹰在此情境中的特点,分析要言之有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 每个动词及分析2分(找出动词,每个给05分。评析,每个15分。)
4.开放题,答案略。 例如:我是“百禽之首”,自古以来就有“天鸟”之誉。我曾无数次啸叫着掠过天空,凌驾在风的激流和旋涡之上,俯瞰躺在山峰脚下的大地。可如今贪得无厌的人类囚禁了我雄健的身躯、凌辱了我骄傲的灵魂。可悲呀!可恨呀! 答题关键在于所拟的语言需符合当时特定的情境,主要体现鹰此时悲哀的心理和愤怒的控诉。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符合当时特定的情境,体现鹰悲哀的心理和愤怒的控诉3分,语言表达1分。
5.第一个层次是“抄录”—— “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2分) 每句各1分。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 例如: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生来就被人所囚禁,一生未曾飞翔。因此,虽有鹰的身躯,而全然没有野生鹰的特性,没有野生鹰的灵魂。对野生鹰的遭遇引不起共鸣,不能理解、不能同情。(3分) 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6.开放题。答题的关键在于:所放置的位置要合情合理;说理由要能言之有理,具体可从情感、从表达效果、从作者思路……选一个角度将理由说清楚。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5分) 所放位置1分。说理由4分。 例如:可以放在(2)段和(3)段之间。理由:可以用来概括画家画的鹰,以及概述自己的感受,同时又可由这首小诗过渡到下文。 又如:可放在文章的第(14)段末尾。借丁尼生的诗作,紧承“它一生未曾飞翔”再发一番感慨。 又如:可置于(1)段前,或(2)段后,或(3)段后,或(4)段后……有利于凸显鹰的雄健、高傲,从而反衬下面鹰遭人类凌辱的悲哀,使文章更有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
7.[加分题,考生可做可不做,2分]要求如下:①采用自拟问答题的形式。②考生可选其中的一篇来谈论。(或欣赏、或质疑,角度不拘。具体可从选材、情感、语言、结构、写法……任选一点谈谈。)主要看是否展示出学生个性化的、有新意的阅读体验。③与上面的第20题至28题重复的,不给分。若所说的只是停留在注音、改错字、词解(静态义)、文学常识等非阅读能力层面的,也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