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k123.com
(二十二)芙蓉花开南戴河
聂春友
①我喜欢荷花,尤其喜欢南戴河的荷花。南戴河的中华荷园建成后,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无论春夏秋冬,总要挤出时间去走一走,看一看。
②走进荷园,迎面是造型古朴的“悦荷楼”。拾级上楼,凭栏远眺,千荷湖便呈现在眼前。如是一条乌篷船摇过,荷叶上的水珠纷纷荡动。在青翠欲滴的荷叶拥托之中,朵朵荷花争奇斗妍。粉荷艳美,白荷洁腻,含苞者娇羞欲语,怒放者舒放洒脱。微风拂过,幽香浮动,荷叶婆娑,真令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环绕荷园,各色盆栽小荷,错落湖畔,“百步问荷”,满是清香,别有情趣。
③荷花,又名水芙蓉,自古倍受人们青睐。这不仅因为她色香俱佳,更因为她性格卓尔不群。她植茎于泥,滋养于水, “ A , B ”;荷叶紧贴水面却从不随波逐流;荷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生性倔强,宁折不屈;荷花娇艳但不失清纯,雍容大度却不哗众取宠,清香中透着谦逊,柔弱里带着刚直。
④很多人喜欢荷,看中的只是荷花的硕大艳丽,实际上荷在一年四季里各具风韵:春的凝翠、夏的娇艳、秋的厚重、冬的凄美。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冬季的残荷。大雪过后,荷园中千茎横斜,万叶纷披,一枝枝缄默无语的残荷,宛若横卧疆场的斗士,或低头、或昂首,或相拥相抱、或携手而立,或虬曲冰下、或傲立雪中。此时的荷,没有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娜,只有“菡萏香消翠叶残”的悲壮。风起处,雪舞翩跹,残荷挺立,呈现出一个个不屈的生命,映射出一个个无畏的人生。一岁一枯荣的只是荷的枝叶,永远不死的是荷的精神。
⑤内敛而不事张扬,奉献而不求索取,香消玉殒而风骨犹存,身形憔悴而浩气长在,这才是荷的真正价值!所有的壮丽都要恢复平淡,再多的绚烂总要重归单纯,回味无穷的惟有那刻骨铭心的过程。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啊。人生苦短,却充满挑战和艰难,辉煌时要经得起情感与物欲的考验,落魄时更要守得住寂寞与清贫。只有像荷一样,抱定一种精神,舍弃凡尘俗欲,不惧风吹浪打,苦短的人生才能在漫长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一抹印记。
⑥我爱荷花,尤爱南戴河中华荷园的荷花。因为,自然界的荷花只开放一季,可在我的心中,中华荷园的荷花,一年四季,常开不败。 (20xx年5月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选用《爱莲说》中相关的内容,填在第③段A、B处。答案写在下面。(2分)
A B
2.文中描写了中华荷园中哪些季节的荷花?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3.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面对荷花,周敦颐看到了君子的品质,上文的作者悟出了人生的哲理。读了《爱莲说》和上文,你觉得哪篇文章使你最受教育?请结合实际就其一点谈谈你的感想,不要超过80字。(5分)
答案
1.A.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
2.要点:夏季;冬季。夏荷娇艳(或“争奇斗妍”、“色香俱佳”);冬荷凄美(也可概括为坚强、不屈)。(意思正确即可)
3.要点: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内容上写出了荷在一年四季中各具风韵,提醒读者全面认识荷的价值,突出冬荷的凄美,暗示主题。
4.观点正确(或就君子品质的某一点,或就阅读文章中某一个感点),陈述明确;结合实际;论述贴切,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2004扬州市)
www.dbk123.com
(二十三)幸福铃声
徐 薇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出来的;盖的被子,棉花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烨林。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④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