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堂反馈渠道是否畅通无阻
主要看形式是否多样,方向是否多维,矫正是否及时有效。本来学生读得不好却只说一句下去好好读;本来问题没有解决,却让学生下去想一想,这是打马虎眼。出现问题就要纠正,就要解决。不能含糊。
(5)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高效化
现在不少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分依赖现代化教育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手段。但许多时候,这些东西成了教学中的奢侈品,成了没有任何教学价值的多余的摆设。比如,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自学提纲就过于浪费,就不如使用一块小黑板更好。
(6)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恰当
有的教师在课上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比如学生说小话,就训学生一堂课。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掉。太可惜了。
(7)板书语言是否正确,教态是否自然,有亲和力。
4、看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二)评课用好六法。
1、依序逐环评
就是按课堂教学顺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评。评时,先概括一下本环节中主讲教师是怎么讲的,再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青年教师任教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宜用本法。
2、概括要点评
就是把一堂课中最值得学习的几点概括起来,再结合有关教育理论加以评论,力求让其他教师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收获。这种方法评其然,也评其所以然,评公开课宜用本法。
3、突出重点评
就是抓住其一,不及其余,评深评透。有些课总体上看不成功,但某一方面(如难点突破、教法运用、练习设计)很有新意,很有特色,宜用本法。对当事人可以激励,对旁观者可以取其精华。
4、综合归纳评
就是把几堂课放在一起分析,归纳出颇具共同性的几条进行评议。要评的课多,又多类似时,宜用本法。
5、抓住问题评
就是对好的方面只做简要肯定,重点谈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当事人熟,教学上有成就,急需提高,评课时在场人少时,可用本法。
6、围绕专题评
就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评课。评探索课,研究课宜用本法。
每次的评课,都应该关注教师某一亮点进行理念上的重点拔高,就某一突出问题进行规范化引领。要让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真正有所得,而不能海阔天空地进行“漫谈”,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实现“点”上的突破,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
七、新课改实施的困境分析
1、“读书做官论”的遗毒源远流长
2、“如来佛之手”产生的社会效应并不是通过倡导某种教育新理念就可以消除的
3、由于广大教师缺乏经验,而新课程实施中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因胸中无数反而加重学生负担,以收“有备无患”之效的现象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4、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分配不合理及严重浪废等现象在短期内尚无法解决
5、由于习惯了“应试”,一些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应对课程改革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抵触情绪
6、广大家长普遍关注的不是孩子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是高中毕业后能不能考上大学
7 、评价体系操作性的缺失与理想化理念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
8 、只有行为模式、缺乏后果模式——中国管理体制的弊端往往只有短期的政策效应
八、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一)美.韦蒂等
1、合作与民主的态度
2、仁慈、体谅
3、有忍耐心
4、兴趣广泛
5、和蔼可亲
6、公正无私
7、有幽默感
8、言行稳定一致
9、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
10、处理事事有伸缩性
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
12、精通教学技术
(二)中国
1、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2、尊重学生的人格
3、对所有学生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4、信任学生
九、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假设性诊断;
(一)学生学习准备不足
(二)信息饱和症
(三)机体觉醒状态差
(四)大脑皮层活化水平低
(五)师源性伤害时有发生
(六)学生学习落后的归因偏差
www.dbk123.com(七)头脑睡觉,没有风暴
(八)教师呈现教材的意识和水平不准确
(九)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不够
学校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的任务
(一)开发心智潜能:促进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发展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
(二)促进心理健康:既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又协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1、正确的自知
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对取得成功的重要性;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
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避免行为的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
3、稳定的情绪
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场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克服抑郁(沮丧、灰心、自卑)、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
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社会认知,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和集体观念,避免自私、狭隘的倾向。
5、积极的心态
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竞争求胜,立志成才;避免消沉、失望、自卑心理倾向。
(三)学会人际交往:认识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敌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四)提高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合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合理应试,减轻焦虑程度等。
一年级: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
二年级: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不良习惯,乐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学习和做事时学会动脑、认真、仔细。
四年级:目标: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要求进步;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五年级: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合作能力,勇于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中学生活。
二、心理辅导的项目
(一)挫折辅导: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会碰到诸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教师批评、父母责骂、同学嘲笑等“挫折”,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偏激行为。如果影响强烈而持久,它们将显著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再者,学生在校即使一帆风顺,走上社会还会碰到种种挫折。这种辅导一般从正确认识挫折、碰到挫折后的合理反应、克服不当情绪等着手,重视提高情绪的调节能力。
(二)应试辅导:学生自入小学到中学毕业,在摸底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毕业考中滚滚爬爬,历经“磨炼”,特别是决定“命运”的升学考,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近年来由于一般学科知识、难题辅导的泛滥,教育行政部门对考虑的“辅导”讳莫如深,认为不管对什么形式、内容的辅导都不宜再提。我们提倡学校突破常规的“应试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考试、对待“失败”、怎样发挥应有水平等方面的现代辅导。
,做好教导主任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