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歌曲《布娃娃弹琴》《法 国 号》 |
课型 |
综合 |
授课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
①认知目标:能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并了解四分休止符、圆滑线在歌曲中的的表现作用。②能力目标1、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娃娃弹琴》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③情感目标: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
①认知目标:认识法国号、学习用富有弹性或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法国号》。 ②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生活、舞曲、歌唱中的圆,认识“圆”的丰富含义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③情感目标:感受三拍子舞曲的特点,对华尔兹产生兴趣。 | ||||||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知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歌声中“圆”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特点。 1休止符、连线在歌曲中的合理运用。 2、用轻快、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 ||||||
教学难点 |
1、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 2、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 3、歌曲中最后一句的音准。 | ||||||
学情分析 |
一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对乐音、歌谣游戏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宜采用歌舞、游戏、图片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来激发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能力、挖掘学生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 ||||||
教学方法 |
我采用谜语导入法、听唱法等引导学生学习。学法:采用练习法、实践法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
课前准备 |
教学课件、钢琴、歌片、录音带、打击乐器、道具等。 | ||||
板 书 设 计 |
《布娃娃弹琴》 出示节奏: 3/4 × | ||||||
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补 充 设 计 |
在学唱的第一步“听”的环节中,让学生动嘴巴。即让学生听到了歌曲,又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心理,并且这样的方式易于学生发现歌曲的难点处,易于后面歌曲的更好学唱。通过这节课的实践,让我充分体验到了动静结合的好处。 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利用分角色表演等实践体验,使低年级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感受、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在实践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 |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习 1、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洋娃娃跳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好吗?'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3、学唱新歌《布娃娃弹琴》 有了小朋友们的参与,布娃娃的舞会变得特别热闹,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感谢,布娃娃弹起了她心爱的钢琴,还唱起了动听的歌,你们听! (2)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 听教师范唱,引出三拍子。 师:在布娃娃的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注意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四处的休止符要停顿以及“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三、巩固歌曲 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配乐) 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唱歌、跳舞、器乐) 四、师小结下课 |
学生随着《星光恰恰恰》律动。; 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从活泼、欢快——优美抒情——活泼、欢快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学生跟着歌声击拍用简单律动表示三拍子。 (4) 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7) 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配乐) 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