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梅
低中年级作文教学成果总结
承担研究课,负责搜集、整理、书写子课题相关内容
网络及组内交流
六、研究内容和措施
1、在阅读积累中积淀孩子写作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本次课题研究还要探讨课外课堂积累的重要性。各班语文教师注意总结调查阅读对学生乐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程度。
(1)各班利用课前二分钟,背诵积累校本课程《经典古诗词句集》。
(2)各年级以语文课积累为基础,拓展积累相关经典古诗词句,引导学生运用。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3)大量阅读与动笔有机的结合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读报写字课及中午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并时刻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笔记、手抄报、摘抄、谈天说地、故事会、知识竞赛等又会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大量地吸收、内化。
2、在课堂中,集体备课,课堂展示,专题探究,抓课堂契机,课外实践,集集体智慧,解决共性问题。探究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有效作文课堂模式。
3、在生活中,创设情境,体验生活,参与活动,开放课堂,我手写我心。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里,教室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家庭、小社会,利用特有的优势,我们要开展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在实践中得到快乐,积累快乐写作的素材。
4、多个时间和空间练写,多种方式激励和评价,培养学生写话的欲望和习惯,激发学生“我快乐,我习作。”
(1)教师平时抓好日记的练写,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积极探究怎样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2)、作文教学和日记练写中如何评价调动孩子写话说话的欲望?
(3)、改进习作指导。寓习作指导于前期的活动之中,后移于习作评改之中,重在激活储备与强烈的表达欲望,善于创设特定情境,让习作有用,为需而作。坚持先作后述,师生同作。
5、加大教师的培训学习,增加教师积极探究的热情。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2月)
拟定计划,准备资料。
第二阶段(2009年3月2日)
学习有关快乐作文教学的文章,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研究的目标,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
第三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全面参与“我快乐我习作”的探索,探索我校作文教学新模式,并收集快乐作文指导优秀案例及论文。重点研究探讨快乐作文的优化指导策略。
第四阶段(2010年2月----2010年7月)
更新快乐作文方案,让设计的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方案不断更新,习作指导效率不断提高。
第五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有关研究资料,汇编学生作文习作选。
七、研究预期效果
1、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提升
(1)、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快乐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教师要用满腔热情足够的信心,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2)、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教师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教师也获得了研究的愿望,提升了教师作文教学的水平。
(3)、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激发了写作的兴趣,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得到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2、改变了现有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3、撰写成《我快乐我习作课题研究报告》
4、编写《我快乐我习作师生作品集》。
5、编写校本课《经典古诗文诗句集》。
6、评选研究课之《优秀课堂实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课堂作文》、《优秀轮流日记》等。
,“我快乐我习作”有效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