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九、十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九、十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九、十单元教案

03-24 16:10:48  浏览次数:788次  栏目: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九、十单元教案,http://www.dbk123.com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师激情引读。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4、朗读这组散文诗。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永远”、“长久”有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出示课件“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

  [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读。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

  《听广播》:“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种“联系”指的是什么?

  《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来——齐读《旅行者之歌》。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的理解。

   6、背诵《旅行者之歌》。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旅行者之歌》。

   3、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二)巩固生字

www.dbk123.com

   1、区分形近字。

     簿——薄幢——撞

   2、区分字形。

    “溪”右半部分的写法;“茂”下半部分的写法。

   3、听写生字。

    (点评:及时复习,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

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

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3、比读。愿意读的同学,我们来比一比。

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

五、小结学法,布置学生按照学法自学《枫桥夜泊》。

六、分组汇报自学情况。

七、对比体会两首诗的情感。

八、课外延展。

  选一首诗,自己赏析,把赏析的情况在班内展示。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

www.dbk123.com :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九、十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