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浅议学校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浅议学校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浅议学校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04-08 15:03:45  浏览次数:433次  栏目: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格式, 浅议学校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http://www.dbk123.com
摘  要:弘扬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一贯倡导的,培育民族精神是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更加切合 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所以,学校很有必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有效手段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红岩民族小学为例,围绕学校教育这一中心,通过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等实践,探讨促进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校教育  民族精神  弘扬  培育
1、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联合体,“民族精神”正是指这样一个群体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它渗透于民族的文化思想中,是各种精神要素的内核。[1]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会产生伟大的民族精神,其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述。如“中华民族精神是指集中体现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崇高风格和伟大抱负的那些东西”[2]“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普遍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力和个性特征,普遍尊奉的有利于社会和民族团结的社会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优良文化传统,纯朴的社会风貌和优良作风美德的荟萃”[4]较多的学者比较认同张岱年先生的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广义的讲师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但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5]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先生曾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它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它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6]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内化的产物;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忧患意识等都是民族精神的永恒主题。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7]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最新概括。
2、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民教育的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为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有的精神,我校结合湖北民族地区、民族学校的实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实质内容。
2.1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悲壮惨烈的屈辱史)可以看出: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民族之魂,是保持中华民族生命力并使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不畏艰辛,不畏强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步伐,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维护国家及民族的统一,坚决反对一切企图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犯罪行径;(3)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
    在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树立国家意识,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集体、热爱学校,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为将来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建立国家利益、集体利于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地将个人荣辱和国家民族的荣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舍小家保大家;就是要小学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2.2  民族精神的重点——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而闻名于世。古老的中华民族更是曾以此创造了四大发明而位居世界前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风尚等。[8]
    中国近代,由于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导致割地赔款,人民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以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检查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其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诸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64子创业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旱救灾精神等;诸如此类,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精神,是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当适时渗透到教学课堂。
2.3  民族精神的主流——团结统一与爱好和平精神教育

www.dbk123.com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如“和而不同”的共生意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求大同,存小异”的行为方式、“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治国方略等以“和”为贵的思想。正是这些思想,才使得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生生相惜、相互帮助、相互融合,才使得中国在复杂的世界关系中,不断向前迈进,逐渐走进世界强国的地位。[9]新的历史时期,由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大汉族主义,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和平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和平。
2.4  民族精神的灵魂——求实创新和自主创造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善于学习的民族,自古就有四大发明引领世界的发展。现今,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就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用于创新。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形成了自力更生、奋发向上、求实创新、自主创造、知难而进等精神。

[1] [2] [3]  下一页

,浅议学校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浅议学校教育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