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道”
小学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道”

小学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道”

11-10 02:42:26  浏览次数:557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 小学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道”,http://www.dbk123.com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语言表达,并积淀深厚的文字功底。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本体特征,不能把语文上成了品德课和常识课。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以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课堂设计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的主体地位彰显,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自我感悟,将童声、童心、童趣在课堂中唤醒、激发。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有语文“味道”。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现以《我是什么》一课为例,谈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深刻领会文本内涵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韵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韵味,也就是语文美。语文教学过程无疑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文的美,获得感觉,体验情感,理解文本,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形成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首先教师要深刻体会文本的深刻内涵。

《我是什么》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常识性精读课文,作者根据水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作者抓住“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围绕“变”字展开,用第一人称“我”代替水,对水的变化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运用了如“我在天空漂浮着,有时候穿白衣服,有时候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以此来形容水变成云后的不同色彩。 而云遇冷又变成了雨、雹子、雪。课文分别用“小水珠”、“小硬球”、“小白花”来描述雨、雹、雪的形态;用“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描述雨、雹、雪落到地面时的情景,描写形象、确切、得体。水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动态,课文选用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等拟人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动态,最后,写了水与人类的关系。全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
二、如何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1.品词析句悟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要从字、词入手,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也都做了,但细细品来,却感到不够,缺少那种“僧推月下门”的几番推敲,如果教师的理解都是那么的肤浅,更何况学生,为此教师要想居高临下,就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快速的识字,深刻地掌握词语,为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语言工具基础。品词析句还是语文的要意。学习《我是什么》这一课,抓住了“飘落打”三字来大做文章,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先明确文中的科学知识,云遇到冷风会变成“雨、雹子、雪”,然后以“雨、雹子、雪”怎么来到大地上的牵出了三个动词的学习。

设计如下:“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___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___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___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指名填空,并说说为什么用了“落、打、飘”三个不同的动词,语文在很多时候都要求用词形象、准确,所以小花朵最轻最柔是飘下来,小硬球最重最有力是打下来,小雨滴不轻不重刚刚好是落下来。这样的设计,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的目的,培养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2书声琅琅读出语文味

课堂上用朗朗的读书声代替了教师繁复的讲解。读书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多样。初读课文时设计:同学们初读课文要达到什要求?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读课文?既体现了读文的层次性,又体现了读文形式的多样性,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又回顾了以往的读文方法,达到了一举四得的目的。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感悟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并让学生体会了水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动态,积累了语言,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如何把握语文课堂的儿童味

1、课堂生成儿童化

小学语文不仅姓“语”,还应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学习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因此,语文课堂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本课特以儿童化的语言特色和儿童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开课伊始,谜语导入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扩大学生知识面,导入课堂自然流畅。教师的课堂语言设计处处体现儿童味,清新、活泼、自然,使学生乐听爱学。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学方法是百花齐放,但语文课决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的教学,偏离学科的特点,只有“有滋有味”的语文课才能让师生的语文素养在共同学习和欣赏语言文字中得到提高和升华,语文课才有“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