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201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2016)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2016)

09-20 13:17:16  浏览次数:434次  栏目:数学课堂
标签:小学数学课件,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2016),http://www.dbk123.com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 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 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 理性。

●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 不断的进步。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 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 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

www.dbk123.com 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 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 数学是解决 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 数学 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 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 之间的联系。

内容结构表 

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探索规律●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不确定现象●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可能性●统计 ●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 ●综合应用 ●课题学习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 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 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 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 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 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 含字母)。

③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 为主)。

④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参见例1]

  (2)实数 

  ①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 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www.dbk123.com   ④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2]

  ⑤ 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 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 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 代数式

  ①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例3与例4]

  ③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参见例5]

  ④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② 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③ 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 a2-b2;(a+b)2 = a2+2ab+ 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④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 乘、除运算。[参见例6]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 学模型。

  ② 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见例7]

  ③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 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2016)
上一篇:巧乘巧算四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201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