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对新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流行用语”的反思
对新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流行用语”的反思

对新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流行用语”的反思

04-08 14:41:05  浏览次数:926次  栏目: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标签: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对新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流行用语”的反思,http://www.dbk123.com
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正在越来越充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地得以体现。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一线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元思考、自由表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表现方式来参与美术学习,由此产生了不少的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的产生意味着美术教育人本主义的急切回归和学习方式的拓宽,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体和个性的一种尊重,但是细细品位其中的一些做法,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
     一、小学美术课堂“流行用语”片段与反思。
     [流行语一]:“看了这些作品你想到什么了呢?一起来小组交流一下吧!”
     相应现象:教师话音刚落,学生齐刷刷地或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你一言我一语,人生鼎沸,眉飞色舞,学生交流场面极为热闹,授课教师则频频点头,甚为满意,然后是小组汇报,说的头头是道,一番热情洋溢的教师点评,听课者也觉得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样的合作交流真的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体现了合作的理念了吗?合作交流在这里体现了多大的价值呢?事实上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失和做法上的误区:
     反思一: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对培养独立与倡导合作两个观念怎样把握合适?
     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际品质,独立思考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既有“独立”又有“合作”,“独立”中有“合作”,“合作”中体现“独立”,在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上做出正确的分配,一个对学生没有什么挑战性可言的教学目标,能独立完成达成目标的还有“合作交流”的必要吗?
     反思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把握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关系恰当?
     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小学生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合作交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合作,学困生大多成为听众,参与美术活动机会少,长此以往更令部分学困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而教师在评价时也更注重对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容易忽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那么,这种流于形式又忽视个体关注的合作学习真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又何在呢?
     启示: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时,既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加强合作技能技巧指导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对学生实行异质分组,并确定有价值的合作内容,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时更要加强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唯有如此,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有较积极的反映,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对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流行语二]:“看完可这幅作品,你还能有更奇妙的想法吗?”
     相应现象: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见仁见智,各种奇思妙想如泉而涌,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点头致意,或连声夸奖,对学生的种种设想不深究、听之任之。
     反思一:学生的回答精彩而丰富,教师能不能多一些点睛之笔呢?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回答呈现了不同层次、角度的思维层次,为美术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了推动的作用,但是教师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缺乏点睛之笔,给人的感觉如蜻蜓点水,抓不住挖掘和进一步引导的切入点。
     反思二:学生想象力稍加激发,美术表现活动立即开展合适吗?
     这种提问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成为深入挖掘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并没有紧跟而上,往往思维引导至此嘎然而止,教师急切地让学生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完成学生从语言到美术作品的转化,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自然和合理的衔接过渡。
     启示:教师应当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并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深入激发,使学生的形象能力既具有发散性又能体现出完整性和集中性,从而形成更为鲜明的思维图象,促进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有力地避免学生“奇思妙想一箩筐,动起手来却摸不着头脑”的局面,同时,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机的结合,节奏有快有慢、有收有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美术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避免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
     [流行语三]“你想用什么材料表现就用什么材料表现,你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表现”
     相应现象: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学生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有的说我喜欢用彩色笔来画,有的说我喜欢用剪刀来剪,有的说我喜欢撕纸贴画------,最后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实施教学。
     反思一:这种“学习超市”式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美术教材中可以随意采用吗?
     表面上看,教师请学生

www.dbk123.com 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和媒材参与美术活动,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里我们且不说在同一课教学中教师尊重了多数学生的意见实施教学,是否违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难道这种自选媒材、自选表现方式的“学习超市”式的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可以广为使用吗?新教材中对美术活动按照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各有侧重之处,形式和内容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过分放手实施“学习超市式”教学,势必造成学生在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上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与重复。
     反思二:教师设置“学习超市”,学生的主体性能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吗?
     教师真的让学生想用什么材料表现就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想用什么方法表现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吗?事实上,无论在教学客观条件上,还是教师的主观意识上都没有真正得到实施。教师往往是“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况且学生根本没有选择媒材的充裕条件,最后教师还是赶着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 “陷阱”中跳。
     启示:这不是真正的自主选择,要体现自主性,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主体性,而是教师观念、内心深处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凡是都有适用性,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设想,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的目标进行筛选。
     二、“流行用语”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
     (1)盲目创新,贪多求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较多地使用了这些“流行用语”,特别是在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展示课、研究课中,这样的“流行用语”更被广泛使用,似乎不这样做就无法显示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领悟。小学美术教学提倡创新,但创新必须立足于美术学科的“本”之上,盲目创新,动不动就是“小组活动”、 “合作交流”、“发散思维”,教学目标繁杂,任务不伦不类,必然使课堂流于一种“大杂烩”式的教学。
     (2)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忽视欣赏关心他人。

[1] [2]  下一页

,对新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流行用语”的反思

《对新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流行用语”的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