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04-08 14:40:51  浏览次数:732次  栏目: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标签: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http://www.dbk123.com

摘要:新版《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在生活劳动中缺乏探究能力,提出了小学生迫切需要发展探究能力的要求,劳技课要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探究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创建多种教学方式,创建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适应教育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在劳技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劳动技术 教学手段 探究能力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劳动技术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劳技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我国在这次科学课程改革中针对我国小学生的实际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教育部制订的《劳技(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劳技课是一门以培养劳动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并且还提出了六条基本理念:“劳动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劳技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劳技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劳技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劳动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应该通过劳技教育使学生在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同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我们提出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宗旨,以旧的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突破口,以课上提出问题——课下探究——课上研讨动手为途径,大胆进行课程实验。预期结果是:通过改革,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劳动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及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究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机制,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潜能及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求知欲望。劳动课与其他基础课的最大不同点是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在劳技课上学生一般都表现出更强的新奇感,更高的兴奋度,这为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研究发明提供了主观条件,学生在劳技课上眼可观、耳可闻、手可以触摸,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材料、器皿和操作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利用课件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制作成直观,动态画面,让学生观看,效果显著。

如在教学《花瓶插花》一课时,我就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幅幅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精美别致的插花图,花瓶插花、花篮插花、托盘插花应有尽有,让学生通过观看,来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感悟美、审视美,从中体会到插花艺术的美感,感受生活的美好。学生看后,思维进一步发散、扩展,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当学生跃跃欲试,很想展现自己才能之际,我就因势利导,提出本节课的要求,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构思花型,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做选花、搭配颜色的交流。通过交流,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效地诱发出学生急于动手做的激情,同学们带着这满腔的热情自己动手实践,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花型设计,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这时,我又鼓励学生说:“教过你们的老师有多辛苦,你们能不能把你的作品送给老师,表达你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学生们听后,纷纷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了自己喜欢的老师,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扬。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乐趣,而且从中获得了一种成就感。

二、采用合作学习形式,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发展。

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疑点,引起他们渴求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不足,如何在小组内发挥他们特点,使每个人体验到成功与成功后的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技能。在劳动技术学科中,收集信息、实践操作、创新探究等环节,都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各个活动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深意,培养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做冷拼》一课时,上课前我就把桌椅摆成了五个方块,每个方块的桌子上都摆上做冷拼的材料,有西红柿、黄瓜、生菜、火腿、洗菜盆、菜板、小菜刀、沙拉酱等。上课了,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就坐,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做冷拼的方法,接着讲了注意事项,最后做了示范。示范后,学生们边模仿边亲自动手做了起来,每组里的学生各有分工,有洗菜的,有切西红柿的,有切黄瓜的,还有摆盘子的,每个同学都有活干。我在一组组的巡查,看到好的及时表扬、夸奖,还鼓励说看哪组的同学有创新,摆出更好看的图案来。不一会儿,一盘盘冷拼做好了。这时我看到同学们只顾摆拼盘了,而收尾工作做的不好,就说:“你们看,厨房让你们弄得多乱啊,妈妈在家做完饭是怎样把厨房收拾干净的呢?”这一提醒,各组都又动起来了,有刷菜板的、有擦桌子的,不一会儿桌面上就干净整齐了。各组把做好的冷拼都拿到讲台上,展示给大家,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评说,最后由学生们自己选出拼图最好、颜色搭配最漂亮的拼盘,拿给大家品尝。学生们看着、吃着自己动手合作做出的冷拼高兴极了。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又如在《泥塑》一课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把五、六名学生组合在一起,他们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捏出了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精巧细致的武器、车辆,还大胆创艺,发挥想象捏出了未来世界里许多有趣的物体,令大家赞叹不已。

三、结合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能力总是和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实际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又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在实际活动中得到发展、增强和提高。所以,要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转为能力就必须把学习同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运用,让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

如在教学《金盏菊的播种》和《金盏菊的养护》时,我想到到我们学校附近就有一个很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其中就栽培了很多的金盏菊。于是我带领学生去参观了那里的金盏菊种植基地,并请了那里的花农给我们介绍它的种植与养护知识,还和花农一起在种植基地播种金盏菊,并一起养护。在花农的热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细心照顾下,金盏菊长得特别好,学生别提有多兴奋了,我还让学生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通过学生们亲自操作,亲身实践,他们在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以及技术能力与态度方面得到了发展。

再如,学生学了“做灯笼”“纸花”“彩球”“蝶盒”等内容后,我就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让自己做的作品发挥作用呢?接着我结合“六一”、“十一”等节日,把学生做的“灯笼”“纸花”“彩球”“蝶盒”等连起来,挂在教室里,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起到美化教室的作用,兴趣一下子浓起来,同时同学们还将自己做的“扎辫子”“三鱼挂件”等布置自己的小卧室小书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作品都赞不绝口,学生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展示劳动成果,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实验是劳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由于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演示的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如在学习《制作玩具天平》中,我给学生演示了天平实验,学生由此加深了对天平原理的了解,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就会把握这一原理,制作效果就比较理想。不仅制作了天平,而且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大量的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说明,一切创造性实践,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实践的翅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实践是极其重要的。为此在劳动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一些作品以及学生情感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知识后,想象力就自然得到发展。

如在教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一课时,上课前我先把事先剪好的剪纸画摆在教室四周的桌子上,把大的画贴在墙上。上课了,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出多幅中国民间剪纸画,让学生欣赏,感悟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想象。接着我给学生做剪纸示范,“小白兔吃萝卜”同学们看着老师那麻利的动作,那逼真的兔子,热情很快高涨起来,都拿起剪刀想试一试,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拿起剪刀、彩纸,动手剪起来,一会儿,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图样的剪纸就在学生们的手指中诞生了。有手快的同学,剪完后还用彩色笔做了修饰,真是花样繁多,新颖各异,这样就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再如在进行《缝制小布袋》一课的教学时,我并没有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依照一种样子做,而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于是有的同学给小布袋镶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同学把小布袋做成了简单的几何形状,有的同学给小布袋做了一个小内袋,还有的同学给小布袋贴上了可爱的卡通。学生做出来的布袋有大有小,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都有可取之处。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创造出了比范例更实用、更美观的布袋。我建议学生把心爱的小布袋送给自己最喜欢

www.dbk123.com 的朋友或者亲人,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此外,在一个操作实践场所,我们可以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实践活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的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我校在2005年文化艺术节上,三年级的剪纸贴画,四年级的泥塑表演,五年级的飞机小制作,以及六年级的自己培养植物的盆景等等,都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总之,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虽然使学生不能直接成为某种具体劳动者,但他们在学习技术的实践中,不仅了解了劳动程序、操作方法,掌握了生产劳动技术,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实践,体会到劳动的幸福和快乐,从中锻炼意志,养成劳动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和各种能力。

劳动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发掘教育资源,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多为学生提供实现自主学习的条件,创造实现自我的价值,品尝成功体验的机会,相信我们的劳动技术课堂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