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转型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转型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转型

04-08 14:33:28  浏览次数:170次  栏目: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标签:音乐教学艺术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转型,http://www.dbk123.com

内容摘要:       一、把握新理念,培养人文素养

二、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课

四、一堂好课的标准

关 键 词:    理念   角色   课堂

一、把握新理念,培养人文素养

(一) 深刻理解音乐学科价值

由教育部制订并颁发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课程的价值及保证这一价值实现所应持有的基本理念,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有了全新的阐述,具体地表述为审美体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十大基本理念。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完善者,能否科学而深刻地理解音乐教育这一新的价值定位与理念的内涵,决定着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育教学中能否有的放矢、科学施教,决定着新课程的这一价值追求最终能否物化为高标准的育人效果。

1、 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归属与艺术的范畴,艺术以美为特质。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积极地感受音乐美、感知音乐美、理解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并形成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

2、 创造性发展价值

完整的音乐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如果离开了自由创造,音乐美的合理内核就不存在了。可见,创造性特征是音乐实践过程的重要特征。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心理学实践也已证明:节奏活动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音乐是人兴奋并变得高雅而睿智;音乐给人以启发并使人获得灵感和顿悟。音乐教育无疑会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3、 社会交往价值

(1)直接交往价值

(2)间接交往价值

4、  文化传承价值

(1)提高国民音乐素质

(2)实现音乐文化传承

(3)促进社会音乐繁荣

(二)科学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实践的理念基础,只有科学、明确、系统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更具体有效地指导和规范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比如,我在教唱三年级《一只鸟仔》时,歌曲中出现的几个生字“哮、啁”同学们都没有见过,我就现场教学,这不正体现了音乐中有语文吗?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先讲个故事大家听:有一个技术高超的修理师,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不过他的收费也比较高。有一次,他去一家工厂修理机器。问了情况之后,他在机器旁这看看、那听听,然后在一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并告诉厂长,问题就出在这里。厂长修理了画圈的地方之后,一试机器果然没问题了。作为报酬,厂长给了修理师1000美元。有人感到不服气,对他说:你画个圈就能赚了1000美元,太不公平了吧。修理师说:画一个圈其实只需要1美元,而找到需要画圈的地方则需要999美元。这就说明了你评价时是否到位,一针见血!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师生双边发展及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竞争更加激烈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一特征对教育的发展必然会赋予新的含义。因此,学科价值定位变了,育人理念变了。但教育中的任何改变,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劳动才能实现,客观地决定了教师也必须要变,勇敢地走进音乐新课程。

(一)传统教育的音乐教师角色

“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是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角色。

(二)教师角色的三大转变

1、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指前者只能一日受益,后者则能一生受益。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转变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苏霍坶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知识拥有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的角色 不应在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更应是知识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教书匠”转变成研究者

素质教育要求“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人人成材”,因此,老师应该彻底屏弃“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于是老师就要“三管齐下”:一要培优,二要补差,三要抓特长。只有这样做了,才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有的老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晴转多云,甚至寒风呼啸,对好学生多云转晴春风习习,试想这样的老师怎么能在课堂上冷静地处理好“别样”的声音呢?所以更新教学观念是接纳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澳大利亚一个曾教了30年物理课的中学教师曾经说:“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他的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三、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课

(一)应试教育的音乐课堂教育回眸

传统音乐课知识技能多,音乐审美少;教师表现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枯燥乏味的多,轻松愉快的少。久而久之,学生因不会学、学不会而不爱学到厌学,教师也因教不会而不爱教、厌教。

(二)学生心中理想的音乐课

    轻松、愉

快,是一堂小学音乐课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教师就必须不断填充,厚积薄发。过去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是一泓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心备课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法和契合点。

(三)全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是教师生命流淌的地方,学生生命创造的地方,它应该是鲜活的,充盈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作为小学音乐课改实验教师,我们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音乐课堂?给孩子们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音乐教育更是具有陶冶孩子们情操的功用。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音乐教师的手来翻阅的。因此,在动态生成的音乐课堂里,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民主

苏霍坶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2、强调审美

3、实事求是

4、情感积极

比如,我校执教老师董艳,在闲谈中我了解到她 2003年所讲的   

省级优质课,当时由于是室外体育课,天气晴朗,学生们做完活动后,汗流浃背,她就随机应变的问了一句:“同学们感觉怎么样?”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爽”!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既道出了开心又表达了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正是她这不经意的一问,和学生精彩的回答不正体现了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吗?也成为这节课的最亮点,

5、回归生活

6、师生互动

7、综合得体

例如,有一位老师给学生上唱歌课《长江之歌》时,教师不仅拿出地图与学生仔细分析讨论长江的源头在什么地方,流经多少个省市,全长多少千米,出口在什么地方,与世界著名的尼罗河、亚马逊河的长度相比排名第几,等等,而且又讲了历史上关于长江的荣辱兴衰,诗人杜甫、李白等写了哪些咏长江的诗句,1998年夏天的抗洪大战,三峡大坝的伟大工程,共移民了多少人等等,继而让学生观看了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还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接着介绍了《长江之歌》的词、曲作者,进而分析歌曲主题思想和曲式结构……然后学生听了一遍歌,唱了一遍曲,下课铃就响了。下课后一位学生对他说:“老师,你讲的课比我们地理老师讲得还要好。”而这位老师还微笑地回答:“是吗?谢谢!”所以,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必须在音乐课中以音乐为载体!

[1] [2]  下一页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转型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转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