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具备特有的人文价值,这为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可能;学生的探究活动也为渗透德育提供了体验的载体。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充分把握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挖掘其德育内涵,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伺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品德得以升华。
【关键词】科学课程 德育价值 活动体验 渗透德育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具备其特有的人文性,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生活精神:崇尚事实、强调证据,追求严谨和规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与合作,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等等。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
科学课程的独特价值是教育学生追求理性和求真,其作为科学文化、教育文化、社会文化相关联的特殊文化形态,体现出相关的人文性,具有特有的德育价值。这一点不仅充分体现在课程目标要求中,也体现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和一系列的学生科学活动中。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目标中蕴含着德育要求
通过科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这是科学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体现出德育方面的目标,但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例如“珍爱生命”,活动建议中就有“观察研究小动物后放回大自然”等等具体要求。将《课程标准》和《小学德育纲要》进行对照比较,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德育要求。具体见下表:
科学课程目标与德育纲要要求对照表
课程目标 |
对应的德育要求 |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
养成遵守社会功德的意识和文明行文习惯 |
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
实事求是、辩证地看问题、想问题 |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
为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新发展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供内在动力,从而形成爱科学的品质。 |
在以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
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诚实诚信,对自己的探究结果持谦虚开放而又自信的态度,欢迎质疑、乐于与别人交流、讨论、合作。 |
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
形成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
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
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护好生态平衡。 |
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
反对迷信,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 |
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
关心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不畏困难、勇于进取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及民主意识。 |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
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要求就融合在课程目标之中,这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依据。
2、课程的德育价值蕴藏在教材当中
现行的教材以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这些让学生研究的内容和参与的活动本身就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相关人文精神,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写给同学们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要知道,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什么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等,全都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对身边事物十分简单的观察、研究基础上的。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告诉孩子:科学并不神秘,观察和研究是手段,打消孩子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和神秘感,引导学生参与“身边熟悉的小事”的观察和研究。其中德育价值是让学生懂得做科学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也是本套教材德育价值的总揽性纲目,具体的德育目标在每课教材中体现。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中高年级又转向判断所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价值上来,如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一课,学生要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辨别出影响面包发霉的条件,他们就必须客观分析条件与面包发霉之间的联系,其中的德育价值是培养学生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来辨别是非。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如通过五(下)时间单元各课的教学,向学生呈现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计时工具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的价值是让学生明白: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勇于探索);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科学崇尚事实、追求创新(实事求是和质疑)等等。现行的教材具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文本中的德育价值,并在引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以落实。
3、课程的德育价值蕴藏在学生的活动之中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小学生学习科学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受到科学启蒙。而学生所经历的这些活动或是以小组出现,或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人发生一定的关系,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课程的德育价值就体现在其中。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二、让德育浸润在科学教学中
在课程内容安排中,德育内容往往隐藏在学生研究的内容和活动中,我们可以立足于“育人”的视角,把德育有机地融入我们的教学。
1、在文本中挖掘, 伺机渗透德育
教材是落实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德育价值,为课堂教学伺机渗透德育做好准备。例如,《研究土壤》一课中寥寥数语只提到一个问题和一个研究参考方案。但是, “土壤”有其深刻的内涵,有的称之为“万物之母”,有的称之为“黑金”等等。虽然这些表述对科学来说是缺乏理性的,但是在这些称呼的背后表达的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的事实,表达出人类对它的崇敬之情。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从诗歌《土地啊,母亲》入手酝酿学生的情感,既为学生后续研究土壤打下情感的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白色污染、工业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也牵涉到了本课学生的研究对象——土壤。于是,我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出示了一组土壤被污染、侵蚀的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了心灵的震撼,顺应课题又渗透了环境保护教育,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从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双面性,逐步让他们正确认识与理解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能不动神色地渗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体验到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品德也得以升华,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