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
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

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

04-08 14:30:02  浏览次数:528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集, 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http://www.dbk123.com

2、在活动中经历,丰富情感体验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科学》教学由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组成,这些探究活动不仅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载体,也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供了载体。如教学活动中,有些探究活动跨越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往往难以坚持到活动的结束就半途而废了,这也牵涉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坚持性的问题。在第一次执教《植物的一生》单元时,我带领孩子们在校园的空地上种上凤仙花,并要求各组坚持每天做观察与记录,开始几天孩子们都很有兴趣,可是几天过去了,同学们的兴趣逐渐消退,前往观察的同学越来越少,各组长也开始抱怨成员不负责任。到了后来,有些小组干脆停止了观察,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四位女生。为了挽回损失,我精心帮助这四位同学整理观察记录、观察日记,制作精美的展示卡片,特地为他们举办了一个“凤仙花观察成果”发布会,还郑重地为他们颁发“小达尔文”荣誉证书。这不仅让这四位同学体验到了成功,也让其他小组羡慕不已,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下来。这种“成功”或者“后悔”的体验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让大家明白“成功贵在坚持”的人生道理。在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经历各种有安全保障的体验,这种体验能给学生真实的感受,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在这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教育。特级教师徐闻音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在试验中的安全意识,就曾经故意导演了一幕酒精灯打翻在桌子上着火后用湿毛巾灭火的场景,当时的情景让所有的学生都吓呆了,但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深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正如瓦西留克说的那样:“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在“评价”中导向,促使自我反思
    评价是我们进行课堂调控的常用手段,其具有许多功能,其中就包括了导向功能。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的学生不愿合作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扰乱了学生的探究,但也为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提供了机会。我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分组实验进行不久,有一个小组就出现了成员相互“顶牛”的情况。当时采用批评手段压制学生,无疑是火上浇油,效果适得其反;如果采用说服的方法,课堂上时间又不允许。我灵机一动,对他们说:老师发现他们的操作很有创意,等一会儿准备让他们小组上台展示。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转移了注意力,摒弃前嫌重新携手合作。上台展示后,我给他们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既肯定了学生们取得了成功,也包含着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意图。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合作万岁!”另一个接着说“谦让万岁!”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体验到与人合作重要性,也获得了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无需老师告诉他们什么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运用适当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导向,往往能做到教育而无痕。如“你们观察真仔细,这么细微之处都发现了!”言下之意是说我们观察要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地方;还用到“如果你们能……,就可以……”的句式进行评价,“如果”后面可以连接相关导向的内容,像这样的评价在我们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利用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可以避免课堂上纯粹的德育说教,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4、在“情境”中领悟,促使价值内化
    科学课的学习提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科学。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创设相应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核心价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正是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也为在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带来了契机。在《淀粉的踪迹》教学时,我以经营滑石粉的狐狸偷了鸡大婶的淀粉,黑猫警长到场勘查却无法找到相关证据,请同学们帮助破案为具体情境,在这个情境中设置了两个问题:怎么区别淀粉和滑石粉?怎么鉴定滑石粉中混有淀粉?让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把成熟的方法告诉“黑猫警长”——老师。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的正义感得到激发,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专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理性思维等均得到培养。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具有感染作用,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价值认同。在《研究土壤》教学中,我在学生完成了对土壤的研究之后,适时出示一组关于土地被侵蚀、被污染的图片,并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教师解说内容的指向性非常明显:由于人类自身原因,土壤中混入了有害物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图片的震撼力加上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双管齐下,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研究土壤转向对土地的关注,从更高层面引起他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既渗透了环境教育,又促进了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充满了浓郁情感色调的情境中,孩子能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孩子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与心灵去感受、去体验,与情境发生内在的共鸣,进而领悟蕴涵其中的意义、价值与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品质,并将感情渗透、辐射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步融入个性系统。这种个性化、人格化、价值化的感情,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基础,将积极影响着人格的形成。

三、防止科学课程德育过渡化的倾向

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把握科学课程的独特价值,适时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但是,科学课并非专门德育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住科学课程价值,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内容,将其自然地融入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体验做人的道理,忌讳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同时,我们要防止将科学课上成了德育课,防止出现课堂中充斥着德育说教的情况,使科学课失去“科学”的味道。我们在科学课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原则是依据授课内容自然渗透,做到恰当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郝京华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科学究竟是什么》   张红霞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2出版

《论情绪体验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乔建中  江苏教育研究  2001(8)

上一页  [1] [2] 

,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

《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