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浅议科学课培养实验能力的体会
浅议科学课培养实验能力的体会

浅议科学课培养实验能力的体会

04-08 14:31:02  浏览次数:262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集, 浅议科学课培养实验能力的体会,http://www.dbk123.com
科学学科作为小学一门蕴含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的学科,更责无旁贷的肩负起了对小学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担,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渡期间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本学科教育的功能,是每一个从事科学教学、教研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课题。在长期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碰到这样的实例,学生特点喜欢上实验课,愿意亲自动手操作,这些事实给我们以启发,学生酷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为何不因势利导,使其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有成效,收获最大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其意义十分深远,教师要利用实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还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和创新活动,下面,就我在科学课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 探究过程中要实验
     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一般经历着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再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过程,其中设计实验是探究过程中尊重事实,突出证据的重要环节,不可小视。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的教师,深知我们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所以我们更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辅助他们走好探索、发现的坚实一步。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他们自行探究,自主拓展,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得以有效地发挥。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萌发的种子》一课时,对于蚕豆种子四个部分在萌发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或变成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了种种预测,老师则把学生们的猜测一一记录下来。
     综合各种猜想在学生们的心中产生了想法,这些猜测有的可能正确有的可能是错误,往往现实与推测发生了矛盾,此时,我们的老师该把矛盾交给学生去思考、研究、解决,尝试着自己获得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和独立的思考(分析、比较、概括、综合、抽象、推理等)“种子的萌发”的观察实验就是我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自行获得结论的例证。
 当然,当科学呈现的现象与学生原有认识产生偏差或抵触时,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认知矛盾,这是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不竭动力。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浮》一课时,出示两个大小差别明显的马铃薯,让学生猜想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原有认识中大的、重的总是容易沉下去,所以他们的猜想一般都是这几个:可能都沉;可能都浮;可能大的沉、小的浮。而当老师演示实验分别放入两个水槽里,小的沉下去,大的浮在水面时,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探究热情极其高涨,设计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已成为每位学生努力的目标。巧妙的课堂设计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探索热情,引导他们进入科学大门。
 二、实验过程重设计
 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修改的理性分析比展现实验现象的操作更重要,所以要把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把所有材料全盘搬出,对实验操作演示加强调,学生只需照葫芦画瓢就能完成的配送式思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就没有留给学生以更多的想象空间,这种方式很容易流于表面化,学生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注重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应强调在教师指引下培养儿童独立地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放手设计实验过程动手实验的教材本,适合少年儿童爱玩爱动的年龄特征,以容易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动手试试的心理要求。
在《电路出故障了》这课中,把一个完整的电路装置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发现小电灯无法发光时,学生们很快会想到了电路出了故障,并作出了多种可能性的猜测:可能是电线断了;可能是连接不牢;可能是灯泡坏了;可能是没电了……种种可能性都需要通过实验去逐一验证,实验怎样设计呢?摆在学生面前的困难也是激发学生挑战的动力,出现故障的这么多种可能性,或许只有一种,或许是几种同时发生,要寻找出故障所在,也只能借助一个完好的电路装置,把实验材料一项一项地进行检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地实验设计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了再作了拓展性的引领:我们这个小小的电路让我们了解了家里的电路原理,当我们家里的电路出现故障时,电工师傅是怎样做的呢?如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引入进来,要源于认识基础,适当高于基础,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有生活经验的学生会说到:电工师傅不是马上一一就检查,先是把电路的各种设施进行观察,看看有没有明显的问题,如果看到灯泡发黑或电线烧焦等现象,就先检查,如果还不行再检查其他问题。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知识起点、生活经验的积累出发,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的资源,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学生们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作依托,他们在设计实验思路时很自然地会先从感观入手,如电池腐烂出水了、小灯泡灯丝发黑了、电线断痕明显等都可能是电路故障的首要原因,对于明显问题先检测,再检测隐性问题。从生活经历中提出鲜活的问题,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三、设计过程中反思
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方案汇报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种方案,通过师生之

www.dbk123.com 间的互动讨论、启发、引导,优化出最佳方案。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有限,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不可能是详尽无误,教师不要急于把实验方案全盘托出,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加予修整和完善,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去琢磨、去反思、去验证。
 教师深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如学生检测导体与绝缘体的实验中,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两个小组对于铜片的结论是不一致的,针对这一现象请全班学生讨论:为什么相同的物体,检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的分析很全面:可能是检测装置坏了,也可能是检测时没有连接好。再提问:从这个现象中,你们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呢?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自行完善实验的设计思路: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要细心每个物体的检测最好多几次;同样在这个活动中,当学生对电工钳进行检测后,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让学生把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演示出来请大家分析,他们很容易找出问题:电工钳金属之间是导电的,金属橡胶皮之间是不导电的,橡胶皮与橡胶皮是不导电的。这样的实验反馈让学生明白同一物体可能有几种物质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导电与否需要分别检测,类似的实验可以举一反三地展开。
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把确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探究活动之中,使之充实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深知,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从小在儿童的头脑中扎根。我们的科学课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必然。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时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且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根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时适地的修改、完善、调整设计方案,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科学现象的体验。
 总之,无论在科学课的实验过程中,还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引导他们在与自然界“物”的接触中,具体思知事物间的运动、变化,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从而形成辨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初步的基础。放心吧!老师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满意的微笑送给每一个孩子,把自主的空间还给每一个课堂,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路上走得更稳健,教师的信任会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更加绚丽

,浅议科学课培养实验能力的体会

《浅议科学课培养实验能力的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