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经常要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但是,语文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旦”“合”“鱼”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高”字如何拆分?为什么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字典、教学参考资料中,结构分析的结果会不一样?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困惑,主要两几个原因:一是汉字结构分析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标准。汉字笔画名称、书写笔顺等已经有了明确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而到目前为止汉字结构分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国家规范、标准,不同的学者、不同的版本教参观点不同、标准各异。二是语文教师缺少必要的文字学,尤其是现代汉字学的知识,不能运用汉字研究的成果科学地进行汉字结构分析。
下面,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现代汉字学的有关知识,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一、研究汉字结构的两个角度、两个概念
现代汉字学认为,研究汉字的形体可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只就形体研究形体,不联系字音和字义,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外部结构研究;另一个角度是联系字音和字义来研究形体,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内部结构研究。
例如“想”字,从外部结构研究说,第一步分为“相”和“心”,第二步“相”还可以分为“木”和“目”。“心”“木”“目”叫做基础部件(最小的不能再拆分的部件)。这三个基础部件又可以分解为笔画。如“目”分为竖、横折、横、横、横。也就是说,从外部结构研究的角度分析汉字,有三个层次:笔画——部件——整字。
从内部结构研究说,“想”分为“相”和“心”两个偏旁,“相”表音,“心”表义,由表音和表义偏旁组成的字叫形声字。这里的“相”和“心”称为字符。
研究汉字结构的两个概念:
1.分析汉字的外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部件;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字符(字符包括意符、音符和记号)。
2.字符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偏旁;字符和部件的含义不同:字符用于汉字内部结构的研究,字符本身不再分析(如“想”分为“相”和“心”两个字符,而“相”本身不再进行拆分);部件用于汉字的外部结构的研究,很多部件可以再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可以拆分到合成部件(如“想”分为“相”和“心”两个部件,其中“相”就是合成部件);也可以拆到基础部件,甚至笔画。
二、独体字与合体字
对于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划分,也有两个不同的角度:
从汉字外部结构研究的角度区分,凡是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就是独体字。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部件构成的字,就是合体字。
从汉字内部结构研究的角度区分,独体字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再进一步分析;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符构成的,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传统文字学而言,独体与合体的区分是从汉字造字的理据和方法的角度着眼的。
那么,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结构分析呢?
按照科学的分类标准,分析汉字结构应该坚持统一的标准,即或者按照外部的角度,不考虑字音和字义,以部件或基础部件作为分析的单位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或者按照内部的角度,严格按照造字的理据和方法进行分析。但是,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不符合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际的。因为如果只按照外部的角度,对所有的汉字一律分析到部件,不利于学生通过字形结构方式掌握字义;只按照内部的角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字学甚至一定的汉字字源学的知识,显然就目前而言这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小学识字写字汉字结构分析要兼顾内外两个角度。具体建议如下:
一、汉字结构分析一般要从汉字造字的理据和方法的角度考虑
1.象形字、指事字大多为独体字。如“日、木、大”“上、甘”等。
2.会意字、形声字是合体字。
二、分析汉字结构时也要考虑到现代汉字的字形
1.对于按照造字方法考虑应为象形字、指事字,而现代字形已具备合体字特征(构字部件有明显的分离特征,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不紧连,笔画不交叉)的字,应作为合体字进行分析。如“鱼、齿、卵”(象形字)、“言、亦”(指事字)等。
需要说明的是,识字写字教学中有的字可以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如教学“鱼”,在识字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出示“鱼”字的古文字字形“
2.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字符),但由于笔画相交(笔画和笔画相交叉),使部件(字符)丧失了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体的应视为独体字。如“果、串、必、肃”等。
3.部件(字符)与单独笔画相接(笔画和笔画相接触)的属于独体字。如“韭、两、面、正”等。
4.部件(字符)与两笔以上部件相接的属于合体字。如“支、古、去”等。
5.相离的单独笔画具有独立性的,属于合体字,如“旦、引、孔”等;不具有独立性的,属于独体字,如“义、太、主、永、犬”等。
6.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之间具有明显分离特征的、笔画相离(笔画彼此分离)的为合体字。如“朋、赞”等。
附:
现代汉语通用字中常用独体字 (据苏培成统计)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