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04-08 14:02:30 浏览次数:198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
“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http://www.dbk123.com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真实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
首先,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师生互动贯穿课堂本身。课堂上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如在教学《我很重要》一课时,先前都是把课文中所存“疑点”都尽数找出,然后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后来则先采用主要问题贯穿全文,再将部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寻找,去讨论,然后自己去解决。
其次,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不易在课堂上包办,而应把时间,把任务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更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流泪的滕王阁》一课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生(1):滕王阁又不是人,怎么会流泪呢?
师:我想你说出了同学们心中的共同的疑惑。说一说,一般你在流泪的后面加那些词?
生(1):父亲母亲。
师:父母亲在哪种情况下流泪?
生(1):……我退步了,或者犯错误了,让他们伤心。
师:我们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有一天,你实现了你的理想,成功了,父母亲也会流下幸福高兴的眼泪。
生(2):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流泪。
师:女作家三毛有篇小说叫〈〈哭泣的骆驼〉〉(生笑)那到底是谁在流泪?
生(部分答):王勃。
生(部分答):潘碧秀在流泪。
生(部分答):当然还有为文章感动的读者在流泪。
师:如果把标题改做流泪的王勃可以吗?
生(3):不可以,流泪的滕王阁更富有诗意。
师:诗意,难道滕王阁就专属于王勃一人吗?俺们没份(生笑)
生(3):滕王阁是王勃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滕王阁成全了王勃,王勃成就了滕王阁,两者是亲密接触。相互依存(生笑)
师:就好比乱石穿空的赤壁属于羽扇纶巾的周郎,茫茫阳关道属于西出阳关无古人的(生接口“王维”)神奇的西湖属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苏轼。一旦文人和景物通过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那就成为了底蕴,一种经典,一种仰望。假如有朝一日。你登上盼望已久的滕王阁,凭栏远眺,感触万千,你心中会涌现哪些感触,或者你会用怎样的感情去遥祭逝去的天才?
这就是引导问题教学。优秀的教师能真正做到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真正的语文课必会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通过师生对话,这节课“情感与理智齐飞,诗意共警世一体”。
第三,认真对待对学生所提处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一般在鼓励其创新的话语引导下,用委婉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关联不紧,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关键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
www.dbk123.com
的重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当中,问题教学的进行显得尤为重要。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最最基本的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发生迁移,即从语文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它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 “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大大值得的。
实践证明,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从而使现代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将来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及科研,称为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上一页 [1] [2]
,“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