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没有规定模式、没有现成教材、没有指定内容的综合课程,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本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沿阵地,,是我们广大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探索的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突破传统的课程形态,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强调教师、学生、活动主题的统一与相互影响;强调认识因素与情感的综合作用;强调自然、社会人文知识的相互渗透。
作为一门新型的、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学习——以知识的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调查、采访、考察、实验、探究、操作、设计、制作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也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与评价者。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都有待于发展、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实践活动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离开教师的指导,再好的主题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同样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对活动的指导,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实践活动的效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是以主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研究性学习。主题研究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流程为:主题生成阶段---方案制定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归纳结题阶段---交流展示阶段---评价反思阶段。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处理好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归结了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相互关系如下:
提出问题 ———— 主题生成阶段 ————
定案定法 ———— 方案制定阶段 ————
在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究时,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呢?几年的实践活动教学中,我确立了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的指导原则:整体着手,重点突破,全程指导.具体做法为:在开展活动之前,对学生活动全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作整体的考虑,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最困难最手足无措的环节;指导的重点应随着学生年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指导的重点还应随着学生活动的具体情形而适时变化调整.
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崛起的衡东民营经济”主题研究活动中,我在制定活动方案的同时,还设计了以下指导方案:
2、设计制作“崛起的衡东民营经济”小课件。
1、激趣揭题,引导讨论,确立研究子课题;
2、成立活动小组,协调小组分工,确保人人参与活动;
3、审查修正活动方案。
1、安全指导;
2、培训课题组长;
3、指导查阅图书、网络资料;
4、如何制定采访计划,如何使用相机;
5、协调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关系。
1、指导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活动成果交流的指导;
3、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在实践活动的实施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究任务,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讲清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总结前段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研究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制定活动计划,如何搜集、筛选资料、信息,如何研究、利用资料、信息,形成自己独到的合理的观点,如何表达研究成果,形成研究结题报告。
二、
1、激趣揭题,设计精彩的提示语,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有价值的、可以进行研究探索的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筛选,确立研究子课题,确立探究的方向。
三、 方案制定阶段。
1、成立活动小组,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课题组,确立小组研究主题,做好协调工作,对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搭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
2、推荐组长,进行小组分工,组织学生选举课题组长,根据小组成员情况,协调小组分工;
3、组织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对小组活动方案进行审查修正,确保活动方案切实可行。
四、 实践体验阶段。
1、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历实践,在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浅谈实践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