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这种精神形成于人类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及自我需要过程中,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它无论在人类整体还是个体的进步中都扮演着“使人成其为人”的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突飞猛进,不断地征服和改造了自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失去了人文精神的支持,人逐渐异化为物,日益成了科技的奴隶。在科学主义指导下的教育也逐渐走向了反面,教育也逐渐被异化,教育将“制器”与“育人”相割裂,即把人视为一种“器具”去制造,而忽视人是有感情、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剥去人的灵魂,塑造人的躯壳,注重外表的雕饰和技术的掌握,从而使得人成为缺乏灵魂的工具。因而人们力求探索、寻求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们重新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表达出深切的关注。重新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重新承认并自觉守护人的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重新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在这种背景下,人文主义教育又一次得到恢复和发展,时代又一次强烈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然而,与古典人文主义着重于培养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不同,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更加强调关心个人、社会及人类的利益和未来。品德与社会课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是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应统一于人文精神这一价值理念,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是最为宝贵的财富。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他的《重视优等教育》一文中强调:“学校不能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
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育要从人文精神出发,“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直面课堂,对传统课堂的理性审思
品德学科课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说,它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往往把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否实现往往被忽略。这样的教学活动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而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淡漠了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淡漠了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淡漠了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其根本缺陷在于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把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仅当作认知体来对待,走上了唯理智主义的绝路,课堂教学因而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丧失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
www.dbk123.com 观的培养。传统思想品德课学生不感兴趣,不受学生欢迎,以致不被学生重视,大大削弱了其在培养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心理情感、言行品格、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作用,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学科的悲哀,值得每一位品德课教师深深反思。笔者认为,传统思想品德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精神缺钙”
品德课具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三大目标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又相互依赖,构成了严密的教学价值体系。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任何一方一旦脱离价值体系就无从实现,片面的价值追求必然是失败的追求。而教师在制定品德课教学目标时往往过分注重对知识、能力目标的制定,轻视甚至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导致“精神缺钙”,使教学目标间不能统筹兼顾,常常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而且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从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宽泛的、空洞的思想教育目标,正如原国家教委青少年品德教育丛书编委宗白桦所说:“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可笑的颠倒:小学讲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学将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讲集体主义教育,研究生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思想品德课更缺少一套系统的评价系统去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状况,其结果使学生对上课内容缺乏真实的情感去接纳和认同,觉得思想品德课苍白和肤浅,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生命与心灵共融 情感和精神同舞——品德与社会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