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奉祀孔子的庙宇。全国各地保存了许多历朝历代的孔庙,尤其是以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课文在线】 13、早
【语段一】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1、 先用部首组成字再组成词。
( ) ( ) ( )
扁 见 奇
( ) ( ) ( )
2、 短文中出现了一些事物,如:门、窗等,请你给它们配上合适的量词。
一( )门、一 ( ) 窗、一( )匾、 一( )画、 一( )树、
一( )鹿、一( )桌、一( )椅、 一( )笔、 一( )墨、
一( )纸、一( )砚、一( )尺
3、 这段文字叙述条理清楚,交代明白,观察点的转换移动使人一目了然,方位词的作用不可忽视,找出短文中表示方位的词
再收集几个表示方位的词:
仿照以上课文语段的写法,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并根据介绍画出方位图。
【同步迁移】
鲁迅与时间
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有人作了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piān(篇、片、偏)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mián(棉、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晚上10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一个盹,醒来后又继续工作。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他常常在每一年的除夕写作,翻译,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qiāng(腔、强、枪)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字的《后记》。此外,鲁迅还常常利用每年的除夕整理日记或计划来年的工作。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miǎn(免、缅、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惰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1、 根据拼音与文章内容,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2、 选词填空。
繁忙 繁重 沉重
① 几十 年来,过分 的体力劳动,损害了他的健康。
② 李厂长在 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接待来访的小记者。
③ 码头上车来人往,呈现出一派 的景象。
可贵 宝贵 珍贵
①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 的文化遗产。
② 在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里,一件件 的文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③ 生日那天,阿姨送给我一本精美的画册,是一份 的礼物。
3、 鲁迅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摘录文中较有说服力的词句加以品读。
4、 文中划线的句子在那段中起什么作用?请再在文中其它段落中用“ ”划出一句起相同作用的句子。
5、 先填空,再回答问题。
① 一年到头,鲁迅 ,即使在 时,鲁迅也和 一样辛勤地工作。他一生只活了 岁,可是却给我们留下了 字的著作。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惊人”说明了什么?读完这段文字你会用那些成语或诗句来赞美鲁迅先生呢?
②先摘录文中鲁迅先生说时间的一个比喻句,再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写一句关于时间的比喻句。
6、 查字典理解“逝世”一词的含义及用法,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不同人、不同情况的“死”有着不同的说法。请试着完成下列填空。
( )的称为“牺牲”; ( )的称为“遇难”;
( )称为“夭折”; ( )称为“驾崩”
【拓展提优】 怀 鲁 迅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脱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人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 这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几天内写的。让我们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深刻
含义,并通过文章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作者首先写自己听到先生噩耗后的反应:一个比喻句 ,一连串的紧紧相连的动作 、 、 、 ,表现出作者对先生逝世的
和 ,从中可体会出作者对先生的 。
接着写到吊唁先生的情况:人多 ,人们的表情 ,
感情 ,从中体会人民大众对于先生逝世的 ,
对于先生品格的 ,先生一生对于人民大众的 。
最后评价先生活着时对于中国的作用: ,
逝世了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
从而揭示出鲁迅先生对于我们民族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2、 读了《怀鲁迅》,我们可以预感到:当时在哀悼先生逝世和举行葬礼时的寂静只是
,先生的死将使人民大众更觉醒,因为——
文中写到“ ”。
3、请摘录文中的格言,并努力读懂。 。
【阅读驿站】
鲁迅的鲁,取自鲁迅母亲的姓,讯,古义的狼子。鲁迅的字意可理解为牝狼的一个有勇力的儿子。鲁迅为什么要以狼子自居?他曾说过,自己甘做封建制度的逆子贰臣。从历史的逻辑上看,这个名字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上,印刻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叛逆精神。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课文在线】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六年级语文毕业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