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幼儿园识字游戏,幼儿园大班识字教案,幼儿园识字教案,
支架式教学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推荐),http://www.dbk123.com
支架式教学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被证明是一种适宜的有效的干预方式(Reid, D.Kim, 1998),能使教师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例如,Kameenui, Carnie, Dixon, Simmo am Coyne, 2009)。
“支架一词的运用始于公元1300年,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也即工人们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暂时性的平台、柱子等(1989,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 )”。
建构主义者用支架来比喻建构主义关于教与学的理念。建构主义认为教是支持、引导、协助,而不是包办代替、灌输,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层次活动的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分享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年人和儿童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最早由新西兰著名教育心理学家Don Holdway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期阅读的主流开展方式,成为幼儿园、小学读写课程的一股潮流,成为国际幼儿阅读教育的代表性理论。
笔者经过文献与实际教学调研认为,分享阅读之所以能够受到国内外众多幼教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推崇,之所以能够让海内外众多的幼儿学会阅读,从阅读中受益,之所以其有效性不受母语、地域、书籍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是因为它运用了支架式教学,大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小到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体现了支架式教学的理念,体现了建构主义关于教与学的观念。
当前,我国幼儿园在早期阅读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困惑,因此,笔者希望通过阐释支架式教学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在理论上能够丰富支架式教学的研究,在实践上能够为当前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支架的过程
在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兴趣激发”。通常,教师在引进一个新的分享阅读故事时,会先考虑故事内容、幼儿已有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然后,再设计或直接采用一些相关的活动,例如,手指游戏、谜语、儿歌、歌曲、谈论一个话题,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引起相关的讨论,激活幼儿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能够把将要阅读的故事和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不错的
第二:“看图猜测与大书导读、指读”。通常,如果一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教师会将看图猜测和大书导读、指读这两个小环节合为一个大环节来进行。
在进行这一大环节时,一般教师先对故事的题目进行简单介绍,再向全班展示故事的插图,引导幼儿进行看图猜测,猜猜讲讲故事的内容。通常,教师的提示以肢体语言和开放性问题为主,较少用语言来提示幼儿图画上都有哪些内容,目的在于让幼儿有充分的观察、思考、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此之后,教师会再次引导幼儿阅读大书,此时,教师的提示以语言提示为主,提示通常以提问为主,要循序渐进、有逻辑性和引导性,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利用各种线索理解图画、故事的读图能力,帮助幼儿发现、理解故事的内在逻辑关系,学习如何运用置疑、反思、推测、假设等重要阅读技巧和能力,学习如何阅读。
最后,每一页导读结束之后,教师会划指文字为幼儿朗读故事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借助划读帮助幼儿建立文字的音形义的联系,起到朗读的榜样的作用。
第三:“从听故事到读故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起初,教师用自然的语速为幼儿划读,如果需要的话,教师还会不时停下来向幼儿作必要解释,以确定幼儿能够真正理解故事中的语言。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语言的熟悉性增加,教师会组织幼儿以各种形式阅读故事,逐步提高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使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小书阅读”。在这一环节,幼儿每人一本读本,进行独立阅读,教师同时注意个别辅导。
用支架式教学的理念来看待分享阅读,教师所呈现的阅读任务,虽然超前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却也并非儿童完全不能达到的,而是刚好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为了帮助、引导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就要和幼儿发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积极又有效的互动。
这种互动主要通过教师的支架过程来表现,具体表现为:
第一环节:“兴趣激发”。此时的教师是正在力图积极参与到幼儿活动中的教师。调动幼儿的兴趣,发动友好的交谈,创造积极、互动的交流氛围、愿望正是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这是为老师确定支架点做情感互动与思想互动的铺垫。
第二环节:“看图猜测、大书导读与指读”。此时的教师是正在支架幼儿学习的教师。通过看图猜测这一步骤,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当前的读图水平、阅读图画书的水平。因为,分享阅读强调在看图猜测时候教师要少提示,给幼儿充分表现、表达自己水平的空间,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讲述,从而初步确定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接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确定支架点,也即幼儿具体需要提高、支持、引导的地方。在支架点确定之后,教师则可以运用适当方法来支架幼儿的阅读,例如,引导幼儿一步步地明了故事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导幼儿学习发现、运用图画中的提示性线索等等。
不错的
第三环节:“从听故事到读故事”。此时的教师是正在撤退支架的教师。正是由于前一环节中,教师和幼儿针对故事内容及语言,不断地进行提问、讨论和协商,由于教师的示范和协助作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支架,帮助他们参与阅读并理解书面文字,因此,幼儿对故事语言和情节越来越熟悉,他们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也越来越高。而分享阅读的最终目的正是要培养幼儿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幼儿从依赖阅读,从老师伴随阅读最终走向独立阅读,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恰恰也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移给学习者自己(例如Rachel R. Van Der Stuyf2009)。因此,这时的教师就会逐步退出阅读活动,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进行的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重复阅读以及其他活动中,对阅读活动的控制权,老师逐步转移给幼儿。
第四环节:“小书阅读”。此时的教师是撤退了支架,但随时准备支架个别幼儿学习的教师。通常,进行到“小书阅读”这一环节时,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自己独立的朗读、讲述分享阅读读本。教师此时的工作是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独立阅读,并在一旁仔细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随时支架个别幼儿的学习。
实践证明,运用了支架式教学的分享阅读是帮助儿童从被动“听故事”逐渐发展到主动“讲故事”,帮助儿童从依赖、伴随阅读过渡到独立、自主阅读的最佳开展方式。
,支架式教学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