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内容其实并不是很难,学生在理解上也没有太大的困难。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小数,然后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说出想买某样东西应付多少钱?接着出示三张纸条,虽然涂上了不同的颜色,但是长度相同,只是分别是以1分米、10厘米、100毫米不同单位标示的。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将三张纸条的长度分别进行改写,都是以米作单位的数,得出0.1米=0.10米=0.100米。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验证: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比较归纳的能力,这些都是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发现,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小数的性质。因为前面的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的归纳总结还是比较完整清楚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比较高,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 验证规律 、应用规律,环节清晰。但是通过深刻反思,有几点不足:
1、教学方法应尽量多样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