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04-08 01:17:49  浏览次数:735次  栏目:教师资料
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http://www.dbk123.com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是教学的主宰,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统治地位。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要听从于教师的“导”,久而久之,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一切唯老师的命是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地位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统治地位转变成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也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由过去教学中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教学形式也由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传统“导——学”式变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现代“学——导”式。
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则起“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确重要,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方法指导、技能训练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教法对学法的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生的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减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盲目性,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限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将难以实现。
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如下论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对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但是,由于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认识不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主导作用的淡化甚至缺失。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教师一切围着学生转,一切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在课堂上,学生怎么说怎么做都有道理,教师不敢随便纠正学生的错误;不敢随便否定学生的答案,甚至不敢随便批评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课堂学习的浅薄、无序和杂乱,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谈到自己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上听的一节观摩课《我看见了大海》,课文讲述的是“继父对自己深沉的爱”。结果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朗读、讨论、争辩,作为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师一直站着旁观。 40分钟,这位老师只说了3句话。而关于父爱,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的讨论一直停留在浅薄浮泛的层面上。 窦桂梅老师着急的是,作为教师“难道强调学生自主性,就不能点拨一下文中父爱的与众不同吗?”对学生主体性的过分强调,让老师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新课改把老师定位为乐队中的第一小提琴手,如果现在‘平等中的首席’都不演奏了,这个乐队还有谱么?
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明确提出:要“防止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问题,因为,“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使学生的学习陷入盲目探索,只能获得一些零星的实用知识,而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这不利于造就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同样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构建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学习过程中迷路时,教师要引导指明方向;当学生害怕困难想退却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困惑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解惑明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反馈。教法得当,不仅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学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相同的教材、甚至相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效果有时差别很大,这就凸显出教师“导”的功夫。叶圣陶先生的著名观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强调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更强调“教学生会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教学有效率有质量,就是体现出教师主导作用的成功。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也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不是矛盾的,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新课标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以下具体阐述: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里,教师的“导”是引导、指导、诱导、辅导;也是尊重关注,促进和激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导”致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导”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生命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这就对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如何体现,从哪些途径入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再次解读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无外乎三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并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是让学生乐学;2、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让学生活学、会学;3、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是让学生善学、学用。
下面具体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导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指出: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的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变为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

www.dbk123.com 小学语文是一门系统的基础工具学科,学语文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语文。注重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阐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标总目标第5条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能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一位教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时,采用了孩子们喜爱的形式,用感性的,实践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联系生活实践经验去感悟,去体验。看一看录像,再让学生交流录象中自己熟悉的海底动物,学生联系生活中掌握的知识,兴致勃勃说出不少课外知识;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边自我介绍,边做出小动物的动作,说说做做玩玩中。知识得到了综合贯通与再创造;学完课文让学生联系所读课外读物或电视节目,谈谈自己知道的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并把所说的赶快写下来,布置学生课外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的黑板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看、读、演、说、写的过程中,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情感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样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富有生命的语文实践课堂。
广阔的生活天地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构建向生活延伸的语文大课堂,导拓展、导实践、导运用。
    一方面,教师要把鲜活的生活内容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力,焕发勃勃生机。

[1] [2]  下一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