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04-08 01:17:49  浏览次数:735次  栏目:教师资料
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http://www.dbk123.com
请看一位教师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我喜欢这句话,“你看,她把黄页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师:很好,你们见过银杏树叶吗?
……
师(从信封里抽出银杏树叶发给学生。学生们都很高兴,也很好奇地观察起来)
师 拿出你们手里的叶子,看一看,它的形状像小扇子吗?
生 像。
师我们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滑滑的
师我们再来闻一闻,你闻到什么了?
生我闻到香味了。
师你们问到秋天的气息了吗?
生闻到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我们再来扇一扇!
(师生扇动叶子)
师什么感觉?
生凉快!
师你们真可爱,你一定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了!我们就带着这些感觉来读课文吧!〔21〕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案例中,教师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学生的生活认知,学生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扇一扇银杏叶的体验中增长知识,感悟语言,品读文字,激发情感,也认识了生活。
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去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独具匠心设计了一个“实话实说”辩论会,让学生围绕“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还是落花生那样的人?”这一辩题展开辩论,学生们把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结合起来,畅所欲言,唇枪舌剑,展开了一场现实社会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大讨论,时有惊人之语。学生在这堂课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陶冶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课外阅读,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积极地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按照发展性阅读理念,同学生的终身发展相比,阅读不是目的,是手段,是途径。要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追求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发展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空间何其广阔,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功能又何其巨大!
基于这一理念,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目的是让小学生“丰富积累,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基于这一理念,新课标积极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轰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的每个学段都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语文教材里也都安排有相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在指导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充分发挥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结合课内阅读推荐课外读物,并利用阅读课堂适当作课外读物的推荐、阅读指导和鉴赏活动等。
总之,教师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中,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大众公益文化设施中以及社会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去学习鲜活的语言,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阅读书目:
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熊梅王显才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上一页  [1]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