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案例分析《长相思》教学实录及点评
《长相思》教学实录及点评

《长相思》教学实录及点评

03-24 17:11:29  浏览次数:272次  栏目: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标签:小学语文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长相思》教学实录及点评,http://www.dbk123.com


    朗读需要指导,指导的技巧在于先读后导,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体悟。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同样,教育无痕,这是教学之高境界。诸如“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等等。在教师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引导中,学生不仅读懂了词意,习得了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并且增长了自主学习的信心,精彩文章尽在,精神世界得以全面提升。反复朗读,多次与文本对话,看似简单,实难做到。这一步为本课读出“词情”“词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师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起来,预备起。
  (生齐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深情朗诵)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生1:我看见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    ·
    师:你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
    师:(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
    (生继续在音乐声中想象写话)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


    生1: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

www.dbk123.com 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
    生2:一个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个晴朗的El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
  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
  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
  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板书:在“身在征
  途,心系故园”上面写个大大的“碎”。)
    师:谁再来读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
  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生朗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一份温暖,那一份幸福,这里只有——
    (生朗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读啊!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这里只有——
    (生朗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人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生齐读全诗)
  点评  读中想象,读出“词情”是这一板块的重点。却看“词情”如何读出来?先由教师配音范读、学生齐读,一起“走进他的生活,他的世界”,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朗读声中闭眼想象:“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神思”即心之思,吟咏中放飞想象。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词人在征途上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情形,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在纳兰性德心里,他的家乡又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由此转入“心系故园”另一层面的想象,并要求学生把想象诉诸文字。学生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写话时,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学生,想象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想象是极其丰富的,家乡美丽、温馨,安宁、祥和,体味到“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然而“聒碎乡心梦不成”,军旅途中的帐篷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教师板书一个大大的令人心碎的“碎”字……再次朗读课文,令学生荡气回肠,唏嘘不已。


    设计两次想象,足见教师教学的艺术匠心——它既起到情感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又一石多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张力。从提升阅读能力说,它使学生从词句中发现想象的空间,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助干发展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情的感染说,对比更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使之沉浸于氤氲的情意之中。这情意,是乡情,是亲情,更是诗情!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从军呢?
    师:问得好。谁还想问?
    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生3: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你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然的话,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师:是啊,你既然身在征途,你就应该一心一意干你的事业,为什么还要对故园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
    生4: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想念家人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回去呢?
    师:孩子们,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课件呈现两句词)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长相思》教学实录及点评

《《长相思》教学实录及点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