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 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长
宽
厚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