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一个阳光灿烂春日,在漂亮的湖小南校区参加庄惠芬工作室生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吴伟锋老师的《素数和合数》一课,吴老师的课设计严谨,收放自如,在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就关于如何对素数和合数的分类探究谈点自己的想法,与吴教师商榷。
吴老师教学片断:
师: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座位牌号,写出它所有的因数。
生:写好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师:猜猜哪位同学写得最快?为什么?
生:1号,因为它只有1个因数
师:看来1号是个幸运数,很特殊,请你单独坐在旁边的幸运凳上。
生:汇报自己座位号的因数
师:相机板书13:1、13 7:1、7
27:1、3、9、27 8:1、2、4、8
3:1、3 36:1、2、3、4、6、9、12、18、36
16:1、2、4、8、16 4:1、2、4
5:1、5 20:1、2、4、5、10、20
2:1、2 11:1、11
如果要分分类,你觉得可以根据什么来分?
生:根据是2的倍数分奇数和偶数
生:根据因数的个数分。
师:下面我们四人小组把信封里的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一分
生:动手小组合作分类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因数的个数是奇数的分一类,个数是偶数的分一类。
生2:我分6类:2个因数是一类,3个是一类,4个是一类,5个是一类,6个是一类,9个是一类
生3:有1和它本身2个因数的一类,其他的为一类
师:你觉得生3分得有道理吗?
www.dbk123.com >生:有
师:的确,像这些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这类数我们把它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合数。那1号同学呢?
生: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本身1个因数。
……
思考:在本片断中,学生在吴老师的引领下,从写因数到合作探究分类,再到最后得出素数、合数的概念,看似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究中自主建新知,但我们不难看出课堂中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学生对所得结论也是理解生硬,不成熟的。我觉得在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尝试这样改进教学设计:
师: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座位牌号,写出它所有的因数。
生:写好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师:猜猜哪位同学写得最快?为什么?
生:1号,因为它只有1个因数
师:看来1号是个幸运数,很特殊,请你单独坐在旁边的幸运凳上。
生:汇报自己座位号的因数
师:相机板书13:1、13 7:1、7
27:1、3、9、27 8:1、2、4、8
3:1、3 36:1、2、3、4、6、9、12、18、36
16:1、2、4、8、16 4:1、2、4
5:1、5 20:1、2、4、5、10、20
2:1、2 11:1、11
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有因数1
生:它们都有一个因数是它本身。
生:13、7、3、5、2、11这几个数除了1外只有它本身一个因数
生:27、8、36、16、4、20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
师:那能将这些数适当的分分类吗?
生:能,像13、7、3、5、2、11这几个数除了1外只有它本身一个因数分一类,27、8、36、16、4、20数险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分
www.dbk123.com 一类。师:真不错,同学们的思考与分类与数学家的想法真是不谋而合。像13、7、3、5、2、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这类数人们把它叫素数,像27、8、36、16、4、20,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人们把它叫做合数。那1号同学呢?
生: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本身1个因数。
……
这样设计,学生更容易从素数、合数的本质出发进行分类,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素数与合数的内涵无疑更具优势。学生自然不会出现分类上的其他分岐,如生1:因数的个数是奇数的分一类,个数是偶数的分一类。一点小小的改动,让学生变个视角,对他自主建构知识,充分认识素数与合数的本质区别,是不是更更效!以仅是个人观点,敬请吴老师指正。
,怎样的分类探究更适合学生?——就《素数和合数》教学与吴老师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