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景宁刚回,有些疲惫。写了篇《培训心得》发到博客上,想到次日要上《线的认识》,而书本和教师用书都在学校,只好从网上找来书本,阅读后,又开始在网上寻找相关的教学设计。无意中,找到特级教师俞正强关于这一课的设计。带着对名师的崇拜,我想模仿俞特的简单设计进行“实践”。不是说,学习名师从有效临摹开始吗?呵呵……
俞特的设计——线的认识
任务: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学习基础:线段和关于线的经验
关于线的经验:(属性)长短、粗细、曲直
分析:粗细是一个假属性,产生这个假属性的原形是毛线或铁(钢)丝,学生理解线无粗细比较困难(也可能不困难),城市学生对斑马线的认识,使学生对线与面的关系分割不清,在课上对这一经验从虚处理,点到为止。
线的曲直是本课时需把握的第一个属性,线段、射线、直线都是直直的线。
线的长短是本课时需着重把握的属性,长短对孩子而言,可以描述为:
可以看到头的线和看不到头的线
关于经验的梳理:
线的两边都能看到头
线的一边能看到头,一边看不到头
线的两边都看不到头
关于经验的改造:
将生活中关于线的“头”(概念)改造为“端点”(概念)
将生活中“看到头”改造为“有限的,即有端点”
将生活中“看不到头”改造为“无限的,即没有端点”
教学流程:
1、线的曲直
组织学生画一条美丽的线,在欣赏线的美丽中凸显线的曲直,(经验:曲线可以拉成直线)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直直的线
2、线的长短(经验加工)
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最短的线和最长的线
小结:同学们说的最短的线都可以比较,因为有尽头,最长的线都无法比较,因为没有尽头。
因此,将生活中看到的线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线的两边都能看到头
线的一边能看到头,一边看不到头
线的两边都看不到头
3、线的模型(经验改造)
线的两边都能看到头
线的一边能看到头,一边看不到头
线的两边都看不到头
您能将这三种不同特征的线画出来吗?
讲评:同学们画的这个“头”,在数学上称为“端点”
同学们画出来的这三种模型在数学上分别称为:线段、射线、直线。
4、线的欣赏:
您最喜欢哪种线?
5、练习(略)
我的实践——线的认识
1、线的曲直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一条美丽的线。
展示学生的作品。(一般学生就画两种,一种是直直的线,一种是波浪线,即曲线。)我收集了两种线,先展示直的线,调查哪些同学和展示的一样。追问为什么你觉得自己的和上面的是一样的?(学生说都是直直的线。)然后展示曲线,同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把目光注意到线的“曲”上。
接着,我拿出一根曲线,演示把曲线拉成直线的过程,并让学生用一句话小结这一过程。学生一般先说老师把曲线变成了直直的线。我就追问,难道我像魔术师一样说变,然后它就变直了吗?学生才提到是老师把“曲线拉成直线。”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直直的线
【反思:这一步骤感觉比较顺,学生对线的曲直已经认识很到位。把曲线拉成直线的过程是自己加的,虽然只有一分钟的过程,但是不是可以为学生积累“转化”或是“化曲为直”的经验呢?把线分类后再点出今天的研究范围,很有电影里的先取全景再聚焦到某个主画面上的感觉。】
2、线的长短(经验加工)
(1)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最短的线和最长的线
【反思:这一过程,教室里有些闹。为了体现“最短”中的“最”,很多学生把线找到某个字的“横”划上了,也有学生找到了断了的自动笔芯。最长的线,学生找到的不多,旗杆和避雷针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课后思考,这一环节可否改成寻找生活中你所见过的线,然后比比这些线的长短?】
(2)将生活中看到的线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线的两边都能看到头
线的一边能看到头,一边看不到头
线的两边都看不到头
3、线的模型(经验改造)
线的两边都能看到头
线的一边能看到头,一边看不到头
线的两边都看不到头
您能将这三种不同特征的线画出来吗?
【反思:接到这个任务,学生先愣了一下,然后是很有兴趣的开始思考。很多学生能够将“头”用抽象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用“点、竖线”等表示。】
讲评:同学们画的这个“头”,在数学上称为“端点”。
同学们画出来的这三种模型在数学上分别称为:线段、射线、直线。
【课堂上,我自己和学生一起把端点的个数数出来了。会不会太急?】
4、线的欣赏:
您最喜欢哪种线?
5、教学各种线的叫法。
6、练习
预设:
练习一:判断
小明画了一条长5米的直线。
小红画了一条长5厘米的射线。
淘气画了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笑笑画了一条长5000米的线段。
【反思:最后一题判断,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错的。问其理由,他们说前面不是说“线的两边都看不到头就是直线吗?”5000米是一定看不到头了。当时有点懵,没有教育智慧出来挡驾。该怎样处理经验改造过程中的“能不能看到头”的问题?】
练习二。画线比赛。
(1)先画一个点,然后看谁在一分钟内画通过这个点的直线比较多。
【大部分学生在画了十几条直线后,就叫能画无数条,我想认可,但有一位学生说,只要时间够,一定能画完的。怎样让学生感悟无限?】
(2)先画两个点,然后画一画,想一想通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3)先画一点,以此点为端点,画射线,看看谁画的多。
【第(2)(3)两题没完成,做完第一题已经下课。应该是找线的过程比较费时。】
小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改造学生生活经验,提炼数学本质,进
www.dbk123.com 行数学学习。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但由于是学习俞特的设计,好几个环节的处理不是很顺畅,如找线的过程,经验的改造过程等。课外还应该加强对知识、学生的研究,再思考怎样有效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数学改造。,《线的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