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04-02 14:43:17  浏览次数:115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http://www.dbk123.com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上完本课,让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对 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可教学应该是教会学生探究规律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自己的教学,也设计到了探究方法和策略形成的教学,但还不够深入。

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一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 ——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或 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座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座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 “请座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请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座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和2、5倍数的特征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一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二是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  三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差异很明显的: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很活跃;但更多的学生或缺乏勇气,或不善言辞,或没有机会,而沦为听众或观众。四是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少,激励性的语言不够。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这个领域中我发现我需要改进、反思、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坚信,无本之木,只能昙花一现,无源之水,只能激荡须臾。我一定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