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圆的认识”是小数五年级下册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并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本章内容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给学生在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案例描述】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学生举例:钟面、轮胎、钮扣……)
师:今天,刘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多媒体出示平静的水面,从上面丢进一
颗小石子,出现动态的水纹),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纹、圆……
师: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向日葵、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光环、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从这些现象中,你找到圆了吗?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教师用媒体展示画
圆的步骤)
师:如果真没有了圆规,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
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刘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1: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生2: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生3: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拉紧绳子,将铅笔绕
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生4: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出现一个圆。
师:不用圆规,我们也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有“没
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
生:我觉得这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
师:是啊!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
要的人生准则。今天同学们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说明大家具有不凡的创造力。
(自学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师: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你们觉得还有没有
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的?
师:你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 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
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提个小小的建议:研究过程中,别
忘了把你们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交流。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随堂本上,并在小组
内交流后汇报。)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1: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
多多的半径。
生2: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的。只要不停地画,就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那么直径也有无数
条,还需要再说说理由吗?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3:我们小组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3: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直径也是这样。
生4:我们组是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
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是一样的。
生5:关于这一发现,我觉得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
其实不一样长。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生6:我们小组通过动手量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www.dbk123.com生7:我们组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
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8: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9:我们组还发现,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到圆。
如果没有了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缺乏生机;如果没有了圆,车子就没法自由
的行驶……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
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完全一致,但是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
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学生发表感言)
……
【教学反思】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习圆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后到曲线的图形的一种思维的跳跃,是学生空间思维想象的又一个突破。而关于“圆的认识”,很多教师都会将其作为展示课、赛课的内容,以上片段是笔者记录某名师的课堂实录,听后收获颇多,反思如下:
一、 联系生活,发现圆的美
数学不单纯是符号的运算,它来源于生活,是理解和把握事物的一种思想。我们
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源于社会的现实,小学数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数学事实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对于学生来说,“圆”并不陌生,生活中的圆随处可见。但是,要求学生举例的时候,学生却会出现思考的短路,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对生活现象观察的不够。为此,笔者在教学前精心准备了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被惊动的水纹、阳光下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鲜花、光环、电磁波等,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观看常见的、不常见的“圆”。
这些图片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光折射后形成的光环、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图片,让学生大开眼界,惊讶万分,不禁感叹:“生活中有这么多‘圆’啊?”“原来圆这么美啊!”……
这一张张图片的引入,既让学生体会到圆就在身边,我们的身边有无数与圆有联系的物体,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而来;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探究圆的知识跃跃欲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数学问题,激发良好的情感体验,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动手操作,感受圆的美
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皮亚杰指出“数学的抽象性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
由于生活中常常遇到无法用学生圆规或教学圆规画圆的实际问题。如果单纯地教会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掌握了一个技能。而如何将这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灵活运用,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笔者在教学生用圆规画圆之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实际情况表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面对各种材料,学生想到了“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如果是其他圆形物体,学生也会一样拷贝;就这三角板中的圆形窟窿画圆,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拉紧绳子,将铅笔绕一圈,画出了一个圆。”如果以后学生遇到画大型的圆,相信他一定会采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以及“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出现一个圆。”的画圆方法。在这无尽的创造中,学生对圆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感知。
,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